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

卫生政策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卫生战略目标所制定的主要行动纲领,是有关部门所应遵循的行动准则,对各项卫生服务的开展以及各部门的职能履行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卫生政策体现改善卫生状况的目标及其重点,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和策略。因此,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受到卫生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还受政策执行程度的影响。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是实现卫生目标的根本,严格确保政策执行的无偏、有序、保质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通过对项目县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执行力度进行评估,发现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进一步为研究现场的建设政策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项目县政策制定及采纳情况

对艾滋病防治研究现场来说,政策开发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可以是形成全新的政策文件并执行,也可以是在现有的政策文件之上的重新理解和诠释。项目县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发展特点是:下发和执行上级文件,或者根据当地实际对上级文件进行配套措施的开发,自行出台政策较少。由县级单位自行出台的政策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项。

上蔡县县医院于2007年5月2日制定并实施了《职业暴露上报措施》。政策执行机构为县医院,涉及医院全部科室,重点实施科室为感染科,政策对象为医院的医护人员1000余人。该项政策决策周期91天,其目的及预期目标是降低医院感染,减少职业暴露,提高救治率。该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①保护医护人员医源性感染;②提高双感患者转诊率;③鼓励医务人员上报双感患者;④做好艾滋病治疗管理工作;⑤做好双感患者救治工作。通过访谈了解到,该项政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沈丘县CDC于2006年6月1日制定并实施了《沈丘县课题实施方案》。县CDC为政策主要执行机构,涉及全县11个乡镇,面对对象为1563名艾滋病患者。该项政策决策周期365天,其预期目标是完成“十一五”课题现场各项工作指标。

尉氏县于2004年4月1日实施《母婴阻断流程实施方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序)为多胎生育,促使政府采取措施。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的决策部门和机构,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分享的利益为政府部门应与计划生育部门协调,避免多胎生育,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二)项目县政策决策者基本情况

在项目县中分别对县卫生局、县CDC、县医院、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每县分别调查机构负责人7名,共计28人,其中,参与过相关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的人员共7人,确山县1人,上蔡县2人,沈丘县1人,尉氏县3人,主要来自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县医院和县CDC。7名政策决策人员平均年龄48.6岁,最大的62岁,最小的44岁;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或中专学历4人;现从事临床医学专业5人,预防医学2人;具有副高职称者共2人,其余5人均为中级职称(表3-56)。

表3-56 项目县政策决策者基本情况

figure_0123_0120

(三)项目县政策执行情况

项目县政策执行情况调查所涉及的政策是指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等制定的所有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调查对象为各项目县相关机构负责人,共计填表人员28人。

1.艾滋病政策整体执行情况

从项目县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总体实施过程上看,调查人员对于目前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较为认同,平均得分4.11(总分5分);认为项目地区能够较好地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平均分4.00)、所在单位人员能够很好地了解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和措施(平均分4.25),并且其政策执行效果也较好(平均分4.00)。而对于艾滋病防治经费落实情况的调查中,尉氏县该值得分仅为2.71,即认为经费落实情况较差,确山和沈丘县该值为3.5左右,即落实情况一般,上蔡为4.29分,见表3-57。

表3-57 艾滋病政策执行整体得分情况(平均分)

figure_0123_0121

注:每题使用Likert等级(1~5)进行打分,1为很好(非常认同)得5分,2为较好(比较认同)得4分,3为一般得3分,4为较差(不太认同)得2分,5为非常差(非常不认同)得1分。每项满分5分。

2.艾滋病各项目政策执行情况

从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析四个项目县艾滋病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整体上看,项目县在各调查方面的艾滋病政策执行情况均较好,其中,宣传教育方面得分为4.29分、预防与控制政策得分4.33分、治疗与救助4.47分、保障措施4.09分。

在宣传教育相关政策上,加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校园艾滋病宣传工作的执行情况相比于其他项目执行情况不足,尉氏县该值得分最低,为3.71分;在预防与控制方面,“建立完善的艾滋病监测网络,及时报告”、“落实艾滋病自愿咨询监测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两项的得分分别为4.71分和4.61分,而在“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其执行力度低于其他预防控制政策,尉氏县在完善血液管理的政策上得分仅为2.71分,其执行情况远不如其他三个项目县地区;治疗与救助政策整体上执行效果优于其他政策项目,其中确山县和上蔡县对于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和耐药监测的力度不及其他地区(得分分别为4.0分和3.71分);保障措施政策方面,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救助服务网络和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两个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佳,得分分别为3.89分和3.75分,其中,尉氏县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得分仅为2.57分,是全部调查项目中的最低值。参见表3-58。

表3-58 艾滋病政策各项目执行情况(平均分)

figure_0124_0122

续表

figure_0125_0123

注:每题使用Likert等级(1~5)进行打分,1为很好得5分,2为较好得4分,3为一般得3分,4为较差得2分,5为非常差得1分。每项满分5分。

3.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调查了解到,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四类:首先,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程度是影响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以及到账不及时、配套设备不足和救治人员补助少等经济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次要因素;第三,基层管理水平较低、监督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问题;最后,影响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的非卫生服务提供方的原因为部分患者对于防治工作不配合,使得患者无法受益于政策执行,进而阻碍政策执行效果的实现。

4.需要补充的政策及实施建议

通过调查,部分机构负责人认为艾滋病防治的政策还需要在如何保证政策的落实工作上进行完善,现存主要问题是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配置差、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低、医疗救治队伍不稳定、帮扶救助和政策宣传工作力度低以及政策制定者深入基层少,对于基层艾滋病防治实际情况的了解还不如一线工作人员等。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县调查的各机构负责人认为应将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考核指标,提高各机构的积极性和政策实施力度;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怀并提高其待遇,巩固基层防治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卫生机构的横向协作和纵向合作等。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

(一)子课题项目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子课题项目研究者人口学特征

调查项目研究者共11人,其中男性占63.64%,女性占36.36%;平均年龄39岁,最大的为57岁,最小的28岁;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共4人、临床医学的为5人,还有2人为管理学专业;11名项目研究人员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共4人,占36.36%,中级职称的5人,占45.45%;5名为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工作单位分别为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华中科技大学、河南省CDC以及河南省肿瘤医院,2名为第二负责人,工作单位均为河南省CDC。见表3-59。

表3-59 项目研究者人口学特征

figure_0126_0124

2.项目研究者对研究现场环境的要求

项目研究者对项目开展的现场环境要求主要包括:需要现场卫生主管部门组织领导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密切配合工作的开展;加强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项目开展紧扣任务书安排,各子课题间密切配合,信息资源共享;调查对象秩序的维持等。概括来看,项目研究者要求各子项目相互配合,形成科研合力;项目地区卫生机构给予必要支持;调查对象的有序合作等。

3.项目研究者对研究现场配合程度评价

通过项目研究人员的主观评价,了解其对研究现场建设的满意度及研究现场的配合程度。使用Likert等级分级打分,最大满意度和配合程度为10分,最小为0分。结果显示,项目研究人员对研究现场满意度平均分为6.68分,研究对象的配合程度为7.5分,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的配合程度为7.59分,研究现场所在村村民的配合程度为6.75分。从结果来看,项目研究者对研究现场的建设基本满意,配合程度较好,研究现场建设基本满足课题需求。但由于各子课题的调研地点不同,各地区的建设情况也不同,满意度与配合程度有一定的区别。四个打分项最低分均在3.5分及以下(表3-60)。

表3-60 项目研究人员对研究现场建设满意度及配合程度的评价

figure_0127_0125

通过访谈了解打分较低的原因,其中,导致研究人员对研究现场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为现场卫生主管部门工作积极性不足,基层卫生人员责任心不强、现场秩序混乱等;研究对象和工作人员不配合或配合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研究对象要求项目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部分研究对象因频繁接受各种调查或抽血项目导致对本项目没兴趣或不关心;研究现场工作人员则是由于认为不是政治任务而责任感低下、项目效果与绩效考核不相关、付出与所得不相符等(表3-61)。

表3-61 项目研究现场不配合或配合程度较低的原因

figure_0127_0126

4.项目研究人员对研究现场建设的建议

项目研究者结合研究现场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改善研究对象和研究地区工作人员配合程度的政策建议,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

(1)对于研究对象来说,提高对其的经济补助或给予物质激励,出台现场研究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艾滋病危害性及干预作用的健康教育,扩大宣传项目的公益性及意义等。

(2)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报酬;共同承担基线数据的使用分析权,共同发表文章;增强其责任感等。

(二)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1.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人口学特征

四个项目县共计调查相关机构工作人员59人,其中确山县14人,上蔡县15人,沈丘县14人,尉氏县16人;男性44人,占74.58%,女性15人,占25.42%;年龄以31~51岁年龄段人数居多,共46人,占总人数的77.97%;学历以高中及中专学历为主,共32人,大专及以上人员14人;所学专业及现从事专业多为临床医学,分别有43人和37人,有8名专业为临床医学的人员现从事预防医学的工作;人员技术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共35人,占59.32%,其中有33.90%的人员尚无任何职称。详见表3-62。

表3-62 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figure_0128_0127

续表

figure_0129_0128

2.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通过调查项目机构工作人员是否对目前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研究项目有所了解,发现44名工作人员中,39人认为自己对项目工作的开展比较熟悉,5人表示听说过本项目。

调查项目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研究者的信任程度以及对项目研究的配合意愿,Lik-ert等级从0到10,最大信任或配合程度为10分,最小为0分。44名调查人员中,30名工作人员对项目研究者的信任程度为10分,即特别信任项目研究者,其均值为8.86分;在其对项目研究配合的意愿调查中,33人表示完全愿意配合(配合意愿得分为10分),其均值为8.51分,最低分为3分。

调查人员中,50%的地方工作人员在所参与过的艾滋病防治项目过程中接受过物质报酬,在继续询问是否对其报酬满意的问题上,3名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为0,平均满意程度仅为4.75(满分10分);在艾滋病防治项目过程中,认为工作过程的愉快程度为7.4,相对较愉快,而有3名工作人员该值为3分及以下,其在防治项目工作中并无法得到愉快感。

59名项目研究工作人员参与本项目每月所花费时间为120小时及以下的共有23人,占38.98%,每月基本有240~360小时都在从事本项目工作的人员共有25人,占42.37%,每月基本全部工作日都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的人员有11人,占19.00%。在对其时间花费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参与艾滋病防治研究项目所花费时间越短,对其满意度就越高,而基本全部工作日都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项目的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的11人中,有54.55%对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不满意;反映参加艾滋病防治研究项目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的有21人,占35.60%,表示毫无影响的占28.81%,见表3-63。

表3-63 项目地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参与项目花费时间情况及满意程度

figure_0129_0129

3.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要求及建议

项目地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参加项目研究工作的相关要求,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当增加工资待遇,给予相应的劳务费用;②在制订项目方案时应考虑到研究现场的具体实际,以减少项目执行中的难度;③希望艾滋病防治科研项目能够给当地反馈工作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指导其工作;④配置开展研究工作所需的必要工作设备或工具。

项目地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主要为:①建议对参与项目者按劳取酬,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②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合作机制;③工作人员应固定,基层单位不应随意更换人员,以保证其对项目工作的连续性实施;④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政策建议的制定应采纳基层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见;⑤工作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加强医患关系的建立;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有适当的节假日休息时间。

三、对项目后期实施的指导建议

(一)协调各子课题实施时间和工作方式

由于项目各子课题的实施期限相同,且若干课题需要研究现场支持,在中期评估时发现同时会有几个子课题在现场实施,抽调基层相关单位人员配合。基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有时工作量较大,影响到机构正常工作,同时也会出现两个子课题收集资料和进行方式重复现象。建议加强子课题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合理安排时间,尽量简化工作程序,统一资料收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影响。

(二)加强研究现场中课题实施意义的宣讲力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有关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课题研究人员的情况;且由于研究现场承担过多种科研课题,部分当地居民出现厌烦情绪和索要报酬的行为。建议在今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加强与当地行政领导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使相关部门充分理解课题实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与其协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课题实施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课题任务。

(三)采取合适方式给予研究现场相关机构人员和研究对象相应补助

在研究现场各单位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额外精力与时间较少,而当地承担课题任务量大,建议占用其工作时间的同时,能在课题经费中划拨相应补助,提高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的配合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