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建议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建议
战略上要继续加强五个重要领域的促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监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以及增加投入和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对策上要进一步关心艾滋病感染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及卫生部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对个人经济、家庭经济、区域乃至河南省经济的影响。
1.落实关怀救助政策,实施免费规范治疗,延长期望寿命,提高其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研究可用于一般人群健康状况评定、特殊人群健康状况评定、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评价、卫生资源配置、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等方面。对于艾滋病这样的顽疾,目前的目标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缓解症状,延长寿命,同时应注重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除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与常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他领域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这与其他相关研究一致。艾滋病患者生理领域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尤其是心理领域。艾滋病患者在知晓自己被感染后,会引发恐惧、恐慌和焦虑情绪。艾滋病患者身份的暴露会加重其受到的社会歧视和排斥。所以,在对疾病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更加考虑艾滋病的特殊性,加强心理方面的安抚和积极的社会宣传,让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有新的认识,减少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传统来看,河南省具有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爱心和关怀的基础和能力,我们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把这些蕴藏在民间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
艾滋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早死而引起的生命年的损失;另一方面是由于残疾或丧失生活能力而引起的健康生命年的损失。河南省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值为74.404岁,去AIDS死因后期望寿命为74.459岁,去AIDS死亡原因后期望寿命可增加0.055岁,增长幅度为0.074%。目前而言,由于艾滋病患者数量较少,治疗效果较好,所以,总体上讲,艾滋病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尚不明显,建议政府在进行本地区人群卫生相关指标的总结分析时,增加健康寿命这一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人群的实际健康状况。
对农村艾滋病高发省区艾滋病的社会疾病负担研究表明,平均每例DALY达20.76,千人DA-LY已达20760,社会疾病负担已较重;研究表明例均社会经济负担达21万余元,远高于结核、疟疾。目前艾滋病的疾病负担、经济负担主要是间接经济负担和因早逝造成的寿命减少,所以,预防、救治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将会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期望寿命,减少DALY的损失。
2.努力创造就业条件,最低限度地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的影响,为建造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看,艾滋病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医药费用的花费和个人收入的损失。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主要通过影响家庭的各种社会、经济功能来实现。主要表现为破坏家庭的组成结构,削弱家庭的赡养能力,削弱家庭的抚养、教育能力和增加家庭的贫穷程度。本研究显示,HIV感染者/AIDS患者认为目前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无或基本无影响的仅占22.50%,在艾滋病发病地区婚姻情况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中66.1%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表示其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相当多的感染者都失去了工作,使家庭减少了经济来源,从而导致家庭经济收入的降低;另外艾滋病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本次调查结果表明,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受到歧视后,1.4%曾有报复行为,37.7%有报复想法,引起自杀、犯罪事件的增多,对社会的不满意情绪相对增强。所以,歧视已成为遏制其流行,减轻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伤害的最大障碍之一。
(1)各级政府仍需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救治、救助政策,包括增加资金补贴、物资发放等;在治疗方面,根据河南省艾滋病患者发病较集中的特点,政府应积极投资,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使患者可就近得到治疗(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减少了传染源的流动,降低了进一步传染的机会),接受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同时对抗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及CD4细胞等检测实行免费。以家庭治疗为主的策略,可使治疗的相关费用降低,大大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2)解决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克服“谈艾色变”的恐慌心理。由于歧视,会造成患者不敢去检测,甚至住进医院也隐瞒自己的艾滋病经历,带来严重的后果。
(3)继续落实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感染者和患者救助。本调查发现患者家庭年经济负担1908.36元,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为36.7%,可见艾滋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较大,原本贫困的家庭因此更加贫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期间,对农村感染者适当提高生活费补助,城市按最低生活标准补助,以解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困难。对艾滋病患者死亡导致的孤儿和孤寡老人及时给予生活救助,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有利于感染者和患者的管理,减少传播危险。
(4)卫生部门要做好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有计划地定期随访,尽可能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检查。加强对HIV感染者/ADS患者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疾病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艾滋病的流行导致一些家庭的完整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使家庭构成发生改变。孤儿、孤老的增加,不仅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消失,同时带来的社会负担是更为严重的问题。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社区有10.1个孤儿,3.2个孤老。所以,建立和维持孤儿院、敬老院,对孤儿、孤老进行抚养或赡养,在今后一个时期是解决艾滋病带来的家庭问题的有效途径。
3.加强县乡级医疗卫生部门(乡镇卫生室、村卫生室)建设与投入,完善组织与管理,保证其艾滋病防治职能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共调查艾滋病高发区县乡级医疗卫生部门32家,32家医疗卫生部门共有建筑物117座,总价值为7104.71万元,用于防治艾滋病的业务用房的面积和房间数分别为13008.2m2、506间,分别占总业务用房的14.3%和27.6%。所调查的32家防治机构2000元以上艾滋病防治专用设备130台,平均每家4.1台。在这些设备中,检验和诊断仪器设备占了70%。
加大县乡卫生机构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对个体办、联合办和村办卫生室也要进行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支持。这些卫生部门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稳定患者作用,这些机构促使了艾滋病患者进行就地治疗,达到了防止疫情扩散的效果。二是方便艾滋病患者功能,县乡村卫生部门满足了农民基本的卫生需求。对艾滋病患者来说,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会较多,并且要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就近得到有效的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节省了就医费用,方便了艾滋病患者的就医。三是协调组织作用,县、乡、村级卫生机构,尤其是村卫生室对村民家庭及成员健康情况较为了解,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时需要村行政的干预和支持,需要完善的组织与管理来保证措施的行而有效,上级业务部门、执法部门、属地行政部门的联系,村卫生室既要穿针引线协调,又要上下贯通组织,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相关措施落实到位,村卫生室的协调组织作用不容低估。
4.加强制度建设,用好艾滋病防治资金,提高对艾滋病防治投入的使用效率
(1)加大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和筹资能力。河南省已在艾滋病防控综合措施行动中投入资金7亿多元,通过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评价,资金投入具有了很好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用。为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今后要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能力和提高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加强地方政府的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和吸纳私营部门的投入;加大防治资金投入,改善防治设施和条件;各级政府都应设立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保证疫情监测、药品采购、患者救治、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的必要经费。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府的分管部门及医疗、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部门防控能力。以直接阻断艾滋病传播为目的的措施有三个方面,即主要靠医疗卫生系统去阻断的血缘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靠个人不选择不安全行为的自我保护,及对有高危行为人群的行为干预。血缘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是个人(包括自己无法做出选择的婴儿)无法通过行为选择自我防御的,而是政府和医疗、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部门负有责任阻止艾滋病传播的一道重要关口。因此,在政府加大人力、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应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获得好的防控效果。这些制度至少应包括:医疗、保健和防疫机构从业人员以艾滋病为由拒绝为患者诊疗或在诊疗中有违知情同意原则的处分制度;在诊疗中造成艾滋病血缘性、医源性传播的赔偿制度;因职业原因而感染艾滋病的补偿和保险制度等。
(3)提高对艾滋病防治投入使用的效率。在2003—2005年艾滋病防治总费用中,对艾滋病抗病毒及机会感染的治疗费用为2.793×108元,占总投入的36.21%,河南省2003—2005年平均每年对每个艾滋病患者用于治疗的投入为5305.105元。建议政府今后应继续对艾滋病防治及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医疗卫生保健基础能力建设进行投入。但需注意的是:①资金应主要用在医疗卫生本领域,而不应太多地用在虽与艾滋病相关但属社会改进的领域。②资金用在医疗卫生领域,要有审计和外部独立专家评估;与艾滋病相关的工作及预决算最终应向政府和人大报告;项目的招投标不能徒具形式,项目经费的开支列项和成果须公开,以使公众可以监督。
5.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防治科研,为预防、救治提供科学、先进、价廉、高效的防治方法;加强相关软科学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定量地反映问题,使决策更科学、合理;建立信息共享、高效利用的科学机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另外,本研究得到的基础数据多为经血传播途径的艾滋病患病情况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基础数据。而近年来吸毒、暗娼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在后续的艾滋病相关研究中应注重对河南省吸毒人数、年增长情况等资料的了解;了解河南省近年来暗娼人数与现患率、嫖客人数与现患率、桥梁人群数量与现患率、孕妇人群与现患率。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将来的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充足的依据。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对河南省防治措施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主要作了母婴阻断成本效果分析及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而医疗救治、宣传教育等措施的成本效果评价有待研究。卫生决策部门在对可能实施的预防干预措施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不同措施的成本、效果,因此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可能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目前尚未总结出的数据有望获得(例如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等),使进一步的工作得以开展,从而为制定适合河南省人群特征及艾滋病流行特征的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