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影响范围与社会动员策略

三、艾滋病影响范围与社会动员策略

社会是一个整体。按照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看,社会不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而是层层子系统嵌套组合而成的。通常认为,社会由社区组成,社区由家庭组成,家庭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联系。所以应结合社会体系来研究艾滋病防治问题。

本课题研究,从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测量了艾滋病对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不同层次的影响。

在个人层次上,艾滋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指标计量,比普通人损失20.76健康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调查前3个月因病休工(学)和卧床平均天数分别15.3和6.2天,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说明,艾滋病影响到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居民个人本身。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他们的社会交往与感染前相比,都明显较少。自认为与亲戚、朋友、邻居社会来往“减少了很多”者,占受调查者的比例分别是35.2%、33.9%、20.6%。有21.6%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觉到绝望,58.7%感到悲伤;在感觉绝望或过度悲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5.8%曾经自杀过,70.4%有过自杀意念,在受到歧视后1.4%曾有报复行为,37.7%有报复想法。数据说明,艾滋病对于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联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有很大的、几乎是摧毁性的影响。

家庭层次上,在所有被调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中,有37.3%的家庭有成员因艾滋病去世;孤儿202人,孤老64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生活困难者占88.6%,因疾病损伤致贫所占比例为79.9%。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艾滋病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家庭的结构,破坏了家庭的功能。

同时,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艾滋病流行的村镇,无论是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还是没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他们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和婚姻都受到了艾滋病的影响。调查中,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认为艾滋病对其家庭成员工作影响很大的占46.9%,对其他家庭成员婚姻影响很大的占31.6%;相应地,对照组的比例分别是18.3%、18.2%。调查组的家庭其他成员,也较为普遍地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认为有歧视的家庭占44.2%,其中非常歧视的家庭占6.8%。这些数据客观地说明:艾滋病在破坏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同时,也破坏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在社区层次上,调查20个社区,这20个社区从2002年到2004年,每年因艾滋病引起的集体上访次数分别为6次、6次和10次,合计22次,平均每个社区每年集体上访1.1次,上访人数分别为78、50、52人,合计180人,平均每次8.2人。在这20个社区中,因艾滋病造成的夫妻离婚或长期分居家庭合计有47个,最多的一个社区高达20个,平均每个社区有2.4个。HIV感染者/AIDS患者,面对自己甚至是家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乃至歧视,他们能够做的,往往是对社会仇恨,或者万般无奈选择自杀,或者设法去报复社会。2002—2004年期间,在这20个社区中,由于艾滋病造成的恶性事件1起;平均每个社区每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犯罪人数4人。这说明,艾滋病的流行已经是社区不和谐,影响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层次上,艾滋病降低期望寿命,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前已述及。

由此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层次的分析来看,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已经扩展到社会的每个层次、各个要素、各种联系。

为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解决由于艾滋病流行引起的社会问题,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还需要借鉴国际社会目前应对此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成功经验,应用社会动员策略和政策,发动各个部门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