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做父母的人身上所拥有的任何一点善良、宽容或者积极乐观、公正、民主的德行,还有日常勤劳、节俭、整洁的习惯,在孩子的身上都会反映出来。
一位父亲发现,自己刚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他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碗端到电视前,一边看电视一边吃。
于是,父亲教育儿子说:“你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这对消化不好,吃饭的时候也要一心一意。”不想,儿子却反驳说:“爸爸,既然这么不好,那你为什么也这么做呢?”
父亲很纳闷地问:“我没有啊,我什么时候这样了?”
孩子提高嗓门儿说:“你仔细想想,周末的时候,你经常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吃饭。”
父亲回想了一下,的确如此,他下载了一些电视剧,吃饭的时候正好看到高潮处,于是就把饭端到电脑前,边看边吃。
尽管事实的确如此,父亲还是不愿承认,于是狡辩说:“我是大人,我能这样,你是孩子,你不能。”
儿子撅着嘴很不服气地说:“难道你们大人这样做就是对的吗?”说完,依旧边看电视边吃饭。
由此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中,记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心理学家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有着自己认同的模仿对象,而其中有78%的孩子以自己的父母为认同的模仿对象。
可以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英雄人物”,是孩子最初的偶像,如果父母无法好好地扮演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父母又怎样对得起孩子的崇拜呢?
孩子在小的时候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言行无论好坏,无论正确与否都会被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去。好的行为被模仿,对于孩子的成长当然是很有利的,而坏的被孩子效仿了,要改变是很难的。
斯宾塞教育智慧
大教育家洛克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他说:“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每天给他多么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产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父母的行为榜样。”
父母的人格和品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一辈子,如果父母这一榜样出现了偏差,那么孩子的思想行为也会跟着出现偏差。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就会放松自律,缺乏自制,甚至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孩子也就失去了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当父母友好地对待他人时,孩子也会变得友善;当父母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时,孩子也同样学到了这些;当我们不愿意参加一个聚会,撒谎说自己生病时,孩子也学会了欺骗;当父母整天郁郁寡欢,孩子的脸上也会没有任何笑容……
斯宾塞说,我们大部分的人既然都相信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不同的原因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同结果,那么父母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父母要求孩子,也要如此要求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自己的身上接受榜样的力量。但是很多父母往往做的不够到位:
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增长见识,可是自己却不喜欢读书、看报,整天迷恋于麻将和打牌,连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时间也没有;
父母要求孩子遇事要平和,不要轻易发脾气,可是当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却对家人大吵大嚷,把气撒在孩子或者其他人身上;
父母要求孩子要早睡早起,而自己却总是玩儿电脑游戏到半夜,到了第二天中午还在呼呼大睡;
父母要求孩子在外面要讲礼貌,不要骂人,自己到了外面却抽烟、吐痰,别人招惹了自己就骂骂咧咧;
……
当父母发现孩子非但没有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坏品质却越来越多时,就一味地责怪孩子,其实,如果父母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根本原因就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格,自己就必须拥有这样的人格,人们说:“教育孩子,从教育家长开始。”
父母想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就要首先学会用要求孩子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好对象。
(2)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
很多父母都懂得什么样的习惯和品格是好的,于是他们会这样教育孩子:
要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不要撒谎,撒谎是可耻的,所有人都讨厌撒谎的人;
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不要骂人和打架,这些行为都是不好的;
要按时吃饭,不然你会长不高的;
自己的袜子要自己洗,这样才是好孩子;
……
可是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明答应了孩子周末带他去游乐园,可是因为自己睡懒觉而耽误了,于是又许诺孩子“下次一定去”,可是到了下次,又因为单位有事,去不了了;
同事跟自己借钱,明明有钱,但是却撒谎说:“最近孩子病了,花去了很多钱,实在没有多余的了。”
带着孩子坐公交,别人不小心碰到了孩子,父母便骂别人:“你瞎了呀,这么大的孩子你看不到吗?”甚至还会为此与对方大打出手;
总是因为忙于工作、上网或者打麻将而不按时吃饭,吃午饭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了;
袜子扔了一地就是不肯洗;
……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会问:“为什么让我这么做,你却不这么做?”父母常常给自己找台阶下说:“大人能这样,孩子不能。”这样的话不但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叛逆情绪,继续依照父母的行为来做事。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经意的行为疏漏都会让自己榜样的力量大打折扣,我们命令孩子,对其灌输各种道理,自己却在行为上轻易违背,无法言行一致。
也许对于家长来说,一些不好的行为并无大碍,但是对于正处在性格长成阶段的孩子来说,在他单一纯粹的精神世界中,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力量,你的行动,便是他的是非标杆,所以你的失约,会让他做出“承诺其实是可以不去兑现的”的判断。当父母不停地将“要诚实,不能说谎”这样的是非观念传达给孩子的时候,却忽视了语言的力量是有限而且微弱的,如果说的话不能与更有效的行为力量相结合起来,那些空话将只会成为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