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的卡片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快乐教育的第一步。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心里有这样的疑问: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应该有很多问题是他想不通的吧?
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呢?遇到麻烦了吗?
……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是一个装了锁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人、动物、情绪、梦境、困惑、烦恼,等等,它是没有头绪和杂乱无章的。如果父母不经常或者从来没有想到要打开这个盒子看一下,很可能有一天从里面跑出一件吓你一跳的东西,或者发生一件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因此,父母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快乐教育的第一步。“描述一下最近令你不快乐的事情。”小斯宾塞想了想说:“最近令我最不快乐的是,我时常做噩梦,梦中有一个很大的怪物,我时常被它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在一天晚上他制作了12张卡片,然后和孩子玩儿起了纸牌游戏。斯宾塞和德塞娜、小斯宾塞一起轮流掷骰子,掷到一个数就取出一张卡片,然后回答出上面的问题。斯宾塞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描述一下最近令你不快乐的事情;
叙述一下最近你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
对你周围的一个人进行一下评价;
你今年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呢;
你对自己什么地方感到不满意;
有什么事情是你已经努力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的;
做几次深呼吸;
你喜欢谁,大声地说出来;
……
他们三个人轮流掷骰子,轮到小斯宾塞的时候,他的问题是:吓醒,而且白天的时候一想到它我就感到害怕。”
经过几轮的游戏,斯宾塞完全走进了小斯宾塞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是需要父母开解或者帮助的。
★斯宾塞教育启示★
(1)蹲下来跟孩子交流。
前南斯拉夫有一个儿童电视片叫做《爸爸,请你蹲下来》,这部片子只有三分钟,大概内容为:爸爸带着儿子逛商场,爸爸只是高昂着头往前走,儿子非常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玩具车,于是他再三要求爸爸蹲下身来。结果,爸爸蹲下身来惊奇地发现,自己面前呈现的是一片玩具的世界,爸爸很受感动,就满足了儿子的需求。
蹲下身来,可以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他渴望的东西,看到他的需求。
每个人都不喜欢趾高气扬的人,孩子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两个身高差距很大的人说话的时候,个子高的应该稍微欠身和个子矮的讲话,这是一种尊重,更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也需要这种尊敬,当孩子充分享受这种平等的时候,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都讲给父母听。
(2)引导孩子多倾诉。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话很少,事实上,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话说,而是一直把话沉淀在心里,害怕说出来遭人讽刺,让自己受到伤害。但是一旦积压的事情太多,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无法承受,所以,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多倾诉,把他们心里的不满和不愉快都说出来。
有位妈妈很擅长引导孩子讲话,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她就把孩子叫到身边问:“宝贝儿,今天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说来听听吧。”“这几天你的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了吗?”“最近学校举办了什么活动,你都参加了哪些呢?”“你最近和同学玩儿什么新游戏了?”
孩子每当听到妈妈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总会滔滔不绝,把妈妈的问题全部都回答了,有时候还一不小心说出了自己不想说的,或者透露了一两个小秘密。久而久之,不用妈妈问,孩子放学回到家,就主动跟妈妈讲述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了。
倾诉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倾听则是父母接受这种情绪的最有效的手段,父母只有学会让孩子倾诉,他才能宣泄自己的不愉快,从而快乐地成长。学会让自己倾听,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最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孩子的信任正是一朵娇嫩的花朵,时刻需要父母耐心的呵护与浇灌,而爱护孩子信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3)不敷衍孩子的话。
当一个人心里有事情的时候,他们渴望用语言向另外一个人来表达。每个人在表达的时候,都希望对方是认真在听自己的讲话,他们希望从别人的眼神和情绪中体会别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感受,从别人的一举一动中得到反馈,孩子同样如此。然而,很多父母总是敷衍孩子的话:
孩子讲话的时候,自己总是盯着电脑、电视或者报纸看;
孩子完话,只用“恩”“啊”“知道了”这样的词语作为回应;
孩子要跟父母说话,父母总是说“你哪儿来的那么多话呀?”“好了,妈妈忙着呢。”
……
父母这样的举动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以后再也不想打开自己的心门。父母的关注能够很好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与父母讲话的时候,父母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看着孩子,表示很愿意听他说话,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允许,就很愿意告诉你他的内心想法。父母还要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比如“这是真的吗?太有趣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讲给我听听吧。”等等。孩子只有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表达了出来,才能接受父母给自己提出的意见。
(4)给孩子建议。
当孩子告诉你一些事情或者跟你讲话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无法判断这件事情的对错,或者自己没有办法去处理,需要父母的帮助,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话做出反应,而不是孩子说完了,你该干嘛干嘛去了。
父母仅仅让孩子表达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及时做出反应,告诉孩子正确的处事方法,这样孩子不仅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反馈,而且还能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这是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为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