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有同情心
父母对孩子同情心的缺乏,深深伤害了孩子的情感与自信心。
假如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不小心擦伤了,你肯定会同情地说:“不要紧吧?一定很痛吧?赶紧去医院包扎一下吧。”假如你的孩子踢球不小心被撞伤了,你大概会说:“活该!谁让你这么不小心,疼吧?这就是一个教训,看你以后还会不会这么莽撞,疼也得忍着。”
假如你的朋友或者同事很不顺利,因为犯了一个错误而被老板处罚,被降职或扣薪水,你一定会安慰他说:“没关系的,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次错了,下次一定会注意,总有一天,你会重新得到老板的赏识的。”假如你的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被老师责罚的时候,你大概会说:“罚得都算轻的,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犯错,你真是屡教不改下,次再犯你就别回来见我!”
……
父母没有改变,但是对孩子的态度为什么与对朋友、对同事的态度大相径庭呢?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他们总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没有所谓的同情不同情,孩子犯了错就该罚。
还有些父母觉得对孩子过于同情,会把孩子给宠坏,认为只有让孩子多吃点苦头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然而这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快乐,甚至疏远父母。
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同情,要像辩护律师依法替被告洗清罪嫌或替他寻找可以减轻刑罚的理由一样,做孩子的保护人,据理替孩子辩护。辩护律师只是辩护,绝不鼓动犯罪,因此父母也不能护短。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委曲,释放孩子的不快乐。
斯宾塞教育智慧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当你试图和孩子讲大道理,让孩子相信他们的抱怨是没有道理的时候,孩子往往是无法理解的。事实上,大道理对于孩子来说毫无作用,而这只会让父母更加生气。相反,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你带着几岁的孩子逛商场,孩子总是在你身边哭哭啼啼,你当然会很烦躁,恨不得打他、骂他一顿,但是你此时有没有想到,如果你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你会看到什么?除了大人们的腿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斯宾塞说:“同情心是上帝赐给每个人最宝贝的礼物之一,同情心能够让我们去了解和认识孩子,这样被教育者和教育者才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同情心是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一道神奇的阳光。”
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时,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受伤害。当我们对孩子的悲伤和失望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时,他们往往会鼓起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现实。
理解和同情你的孩子,孩子也会在父母的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下学会理解和同情其他人,当有一天你老的快走不动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扶着你说:“爸爸,你慢慢走,我知道以你这样的年纪行走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理解你。”这个时候,就是你理解和同情孩子的教育回报。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学会平定孩子的情绪。
一天,亮亮回到家,把书包一扔,气呼呼地说:“我讨厌开校车的王叔叔,今天他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骂我是个不懂事的坏孩子,还用手打我的脑袋。”
妈妈说:“肯定是因为你惹王叔叔生气了,王叔叔脾气那么好,对人很客气,他今天之所以这样对你,肯定是你的不对。”
亮亮很不服气地说:“我没有惹他,只是在上车的时候我在跟别人聊天,上晚了一会儿。”
妈妈又说:“我就说吧,王叔叔累了一天,你该体谅他,干嘛要惹他生气呢,他骂你打你,也许是因为他心情不好,所以他不是故意的。”
亮亮生气地站起来说:“你是我亲妈妈吗?为什么总是向着外人说话呢?我在你眼里也是一个坏孩子吗?”
说完,亮亮就哭着把自己关进了屋子里,一晚上没有出来。
妈妈这样说孩子,当然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并且会激怒孩子,做父母的在此时应该试着平复孩子的情绪,比如说:
“是吗?那个王叔叔怎样能这样说我的儿子呢?
“他也太过分了,怎么能打骂孩子?
“他简直是在侮辱我儿子呀,改天我一定得跟他讲讲理。
这些话会让孩子心里舒服一些,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和,等孩子的情绪平稳之后,父母再对孩子进行劝说,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和同情,事情解决起来也就会容易很多。
(2)做一个最优秀的聆听者。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个演讲者、述说者,总是对孩子苦口婆心、滔滔不绝,唯恐哪一句落下。实际上,父母应该多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听听孩子的不快,听听孩子的心声,听听孩子的委屈。
孩子被同学欺负了,听听他是怎么想的,让他用语言尽情发泄自己的屈辱;
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听听他的解释,听听他为自己分析原因;
孩子被老师责罚,听听孩子犯错的始末,听听孩子以后的打算;
……
聆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同情,因为孩子在父母聆听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有的不快都倒了出来,而自己吸收的是放松,是惬意。
(3)接纳孩子,赞美孩子的优点。
在中国,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批评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避而不谈:
你怎么要哪样没哪样?唱歌跟鬼叫一样,跳舞跟老年痴呆一样,弹琴跟狼嚎一样;
你真是太笨了,这么矮的鞍马都跳不过去,你还能干什么?白长这么大个子了!
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带你出去,你不知道和人打招呼,扭扭捏捏的,一声不吭;
……
这些话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父母同情,从而养成了自卑的性格,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赞美孩子的优点:
你唱得真是太棒了,只是如果再多努力练一下舞蹈,我相信你会更加优秀;
宝贝儿,你跳得好高呀,下次你一定能够跳过鞍马,我们相信你!
孩子啊,你今天表现得不错,只是妈妈希望你下次出去的时候,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这样别人会更加喜欢你的;
……
对孩子的同情往往是和对孩子的表扬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会因你的同情和表扬而信心十足,从而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