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1.习惯的养成来自子重复和快乐
人们培养了个人的习惯,又慢慢受此种习惯改变,这即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坏的均如此。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而坏习惯自然成了家长的心头病:
孩子太爱撒谎了,现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撒谎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跟真的一样;
孩子都8岁了,一见到生人就不住地搓衣角,要么就吃自己的手指头,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就是改不掉她这坏毛病;
孩子特爱睡懒觉,每天早晨叫上八遍才起来,为此还迟到了好几次,害得我被他班主任批评,我甚至都跟他动手了,但也无济于事;
……
坏习惯的确让人头疼,但是却又很难帮孩子改掉,家长着急,便总是指着孩子的脑袋斥责:
你这个大骗子,你怎么就这么爱撒谎,不撒谎你会死啊?
衣服都被你搓烂了,一点儿也不大方,见个生人要打招呼,搓什么搓,而且还吃手指头,你都多大了,你不嫌丢人啊,恶心死了!
你怎么就那么懒,你是猪啊,猪都比你起得早,你这臭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掉?
……
虽然父母很气愤,孩子当时也会知道自己错了,并且停止自己的坏习惯,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孩子又不自觉地重复以前的动作和行为了,其实,不止是孩子,成年人身上很多的坏习惯,通过斥责也是没办法改掉的。而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让家长发愁,因为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热度不过三分钟,热情一过,孩子就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那么,什么方法才最有效呢?
答案就是:重复好习惯,快乐地改掉坏习惯。
斯宾塞教育智慧
关于习惯的养成,斯宾塞觉得习惯来自于诱导,这是习惯养成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需要父母诱导孩子不断地重复,而改掉孩子的坏习惯的方法就是诱导他们慢慢地忘却,让他们在快乐中忘却。
对于好习惯的培养,父母通常会通过说教的方式——“孩子,早起对身体有好处,你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诚实的孩子最受老师和同学欢迎”“每天你要自己刷牙,自己洗脸”等,而对于坏习惯,家长就会大加斥责,然而不断地指责,反倒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形成积习,产生反效果。
诱导则不同,诱导总是将外在的目的和被诱导者的内心需求同兴趣结合起来,它满足了人们对快乐的需求和对痛苦的排斥,也使鼓励和惩罚、赞美和批评对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恰恰是因为诱导,才让人类的某种行为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逐渐成为了习惯。
如果让被诱导者从诱导中得到自信和自我认同,那么这就是成功的诱导,所以聪明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最好时机和方式,这要比无数遍的说教和训斥要有用的多。
★斯宾塞教育启示★
(1)诱导孩子重复好习惯。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向懒散的孩子突然起了个大早,你怎么办?我想很多父母在惊讶之余,可能会这样说:
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你怎么起这么早?
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奇怪的事情,你居然没有睡懒觉?
起这么早,肯定去参加什么活动吧?
这可不是你的风格,病了吗?
……
家长说完这些话,也就没了下文,那么孩子第二天肯定不会主动起床了,孩子起了个好头,那么家长就应该诱导他主动重复好习惯:
今天起的真早啊,真让爸爸对你刮目相看,你以后还会坚持下来吧?
看,我的儿子也能自己起床了,咱们试试如果我们不叫你起床你自己能不能起来,好不好?
我相信你明天、后天、以后都能起这么早,对不对?
……
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重复,孩子有了养成好习惯的苗头,家长一定要对此加以固化。
(2)孩子有了坏习惯,分散他的注意力。
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坏习惯都是视而不见的,有时候他们是无意识的,因为这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因此坏习惯是需要父母帮助他改掉的,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他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吃手指头的时候,父母立即给他的手里塞一个好玩的玩具,那么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玩具上;孩子搓衣角的时候,你让他和陌生人握握手,引导他多讲话,等等。时间一长,孩子就忘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3)让孩子感到快乐。
无论是孩子在重复好习惯还是改掉坏习惯的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尽力让孩子感到快乐,快乐才是他们养成好习惯,丢掉坏习惯的最大动力。
喜欢睡懒觉的孩子连续几天都起得很早的时候,父母在不断夸奖他的同时,也要趁早带他去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听听早晨快乐的鸟叫,看看外面清新的世界,带着孩子活动活动筋骨,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早晨;
喜欢撒谎的孩子很久没有说谎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诉他,每个人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撒谎,只要真诚,做了错事大家也会原谅,让他在鼓励和原谅中得到快乐,释放自己心里的压力;
喜欢吃零食的孩子很久没有吃零食了,父母应该跟她讲,她的身体越来越棒了,这样才能保持身材,不会长胖;
……
孩子知道做什么事能够得到快乐的时候,他就会不断地做,持续地做,直到他养成一种好习惯,改掉某个坏习惯。
2.帮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在一切温和的事情之中,睡眠是孩子应该充分享受的事,孩子运动了一天的身体和心智,只有睡眠才能让他们获得彻底的放松和休息。
近期,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孩子无法独立睡眠,95%以上的父母因为照顾孩子睡觉而使自身休息受到影响。对此,也有专家表示:培养孩子好的睡眠习惯,关键在于父母要有信心和固定睡眠时间。
人的一生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好的睡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让父母们感到烦恼的是孩子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我的孩子总是白天呼呼大睡,一到晚上就特精神,搞的大人都睡不好觉,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
孩子晚上12点多才入睡,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才醒来,生物钟跟正常孩子完全不同,真怕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
孩子经常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又不敢给他吃安眠药,都愁死了;
孩子特爱做梦,而且经常做噩梦,一直找不到原因;
孩子特懒,觉睡得非常多,而且总是睡懒觉,叫都叫不起来;
……
的确,孩子的睡眠问题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这又不是孩子的错,打也没道理,骂又没理由,家长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即使有办法也往往是隔靴搔痒,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于是,有的家长请教心理学家、医生,请教别的家长,最终仍是改变不了孩子的现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斯宾塞教育智慧
人们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的经验,是顺应自然的。从我们迎接第一缕阳光起,我们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明告诉我们,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状态,开展我们的生活、工作,完成我们的学业。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切进入宁静,忙碌的人们也该进入休息的状态,为第二天做足准备,此时,人们必须要开始充足的睡眠。
斯宾塞提醒广大父母:如果人们都已进入睡眠状态时,孩子还异常兴奋,那就违背自然了,尽管很多成年人喜欢熬夜,也并没有因此感到不适,但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异常的睡眠会影响他们的发育,所以,孩子必须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要“顺其自然”。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孩子的不同年龄的睡眠习惯。
一般来讲,0~3岁的孩子,家长应该允许他想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只要不连续地睡下去,就不会出问题;3~5岁的时候,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午要让孩子适当休息;7~14岁孩子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但不能少于8小时,过多的话也容易使孩子养成睡懒觉的毛病。
(2)温柔地把孩子从睡眠中唤醒。
生活中,我们通常听到有些父母叫孩子起床时总是用最大的力气对着熟睡的孩子尖叫:“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或者用一些容易发出响声的工具叫孩子起床,还有些父母冲到孩子的床头,一把将孩子拎起来……
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从睡梦中惊醒,但是更容易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困扰,所以有专家建议,父母叫孩子起床要温柔,动作要柔和,让孩子从睡梦中逐渐醒来,然后再给孩子进行和颜悦色的召唤,给孩子讲讲有趣的事情,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白天。
比如,早晨孩子还在睡眠当中时,父母应该悄悄地推门进去,在孩子耳边轻声召唤:“宝贝儿,该起床了!”随之轻轻地拍打孩子,直到孩子渐渐睁开双眼,然后父母可以送上一杯白开水,让孩子喝一些,这样他会苏醒得更快一点。
(3)孩子的睡床有要求。
有专家研究,硬床对孩子的睡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床上用品也应当使用棉制品,尽量不要使用羽毛或者动物的毛。硬床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体格,软床容易导致孩子身体虚弱。
(4)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有些父母对家庭环境很不注意,经常聚集一些邻居、老友过来聚会、打麻将、喝酒……而且一玩儿就到了半夜,在此期间也是大声喧哗,而房屋的隔音量都是有限的,嘈杂的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让他们久久无法入睡,时间长了,孩子正常的睡眠规律就会被打乱,从而导致孩子失眠,或者睡得晚,起得也晚,上课精神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让他们在寂静中进入梦乡。
(5)不要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
有些父母白天给了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
明天是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进前10名,否则别想得到你一直想买的变形金刚;
明天就是钢琴比赛了,你要好好发挥,争取考过八级;
明天家里来客人,你得好好表现,不要给我添乱,知道吗?
……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联想到明天如果弄砸了怎么办,会给孩子造成精神紧张,让孩子无法入眠,或者为此做噩梦,睡眠质量不高。
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压力大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压力影响了睡眠,不足的睡眠影响了孩子第二天的表现,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父母应当在孩子睡觉前,多跟孩子讲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讲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境轻松入睡。
3.让孩子多游泳和进行户外运动
游泳和户外运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双方面发展。
古罗马人非常喜欢游泳,他们把游泳与文化教育相并列,古罗马如果说一个人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就会说:“这个人既没有文化,也不会游泳。”
水中的健身项目最常见的就是游泳,而最佳的学习时间就是在孩子的婴儿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刚离开充满水环境的子宫,也没有对于水惧怕的信息来源。学龄前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也是很合适的学习阶段,游泳对于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各系统中器官的功能,能起到任何一种运动方法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在保持水平的时候,血液向心脏的回流要比直立情况下容易多,因此同样的运动量,水中的心率上升幅度要小于陆地,对于未发育成熟的心脏的负担相对较小。游泳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陆地上轮滑、跑步、打球等运动对于稚嫩的骨骼韧带来损伤的问题。孩子小时候是神经肌肉的协调性锻炼的最佳时期,一旦掌握某种技能,孩子终身都不会忘掉。这样的话,孩子到了容易患骨关节病的中老年时期,陆地上的许多运动不能进行的时候,小时候学习的技能就充分体现益处了。
除了游泳之外,户外运动对孩子也有很大的益处。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它用风雨、冷热和四季变化的风景、草场、树林、山川、河流等,使得这个地球到处充满了生命力,清新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如果一个新生命希望获得更多更大的力量,那么他就必须常常到具有很多生命力的地方去。因此,父母也应该带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让孩子逐渐适应他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斯宾塞教育智慧
孩子能够学游泳的年龄大概在三四岁的时候,如果有人教孩子,又有游泳池、河流或者水塘,就应该让孩子多多游泳。学会游泳不但会让孩子学会一个应付紧急情况的本领,并且还能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此外,斯宾塞还建议家长们常常带孩子去参加户外运动,即使在冬季寒冷的季节也不要让他烤火,不但要让孩子习惯烈日,还要让他习惯严寒和风雨。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然的冷热都无法承受,那么他也无法应付今后生活的起伏变化。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这种习惯与身体素质一同开始培养,如果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培养,孩子就很难适应了,他本身也会对户外运动产生厌倦。
时常参加户外运动的孩子,身体会更加强健,而且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无限的快乐,此外参加农活也是户外活动的一部分,劳动不但给孩子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培养了孩子的忍耐、持久的意志品质。因此,那些农村孩子的身体素质普遍比城市里的孩子要好一些。
★斯宾塞教育启示★
(1)游泳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让孩子早早学游泳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孩童时期是人生长中最重要、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妙用这一黄金时期,因地制宜的开展游泳活动对身心的发育大有好处。
①更聪慧:游泳中很多复杂的动作都是在孩子的大脑的支配下完成的,孩子进行游泳锻炼能够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对孩子智力的发育起到很大作用。
②使情绪稳定:游泳可以使得孩子的身心得到抚慰,消除孩子的孤独、焦虑、恐惧等情绪,能够很好地调整孩子的睡眠。
③强壮心脏:水的浮力作用和水波、水压力对孩子皮肤的拍打能够对外周的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使得孩子的心脏得到更好的锻炼。
④提高肺活量:在孩子游泳时,水对他们胸廓的压力能够使得肺活量增加,经过专家统计,游泳后孩子的肺活量可以提高74%。
⑤防止疾病:从小就进行游泳锻炼的孩子,身体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指标较高,能够很好地防止疾病。
⑥长得高:孩子在游泳时,特别是户外游泳,能够充分接触阳光、水和空气,这能够大大促进孩子的身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发育,使孩子的身高得到增长。
⑦形体优美:孩子游泳时呈现水平状态,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这样有利于锻炼骨骼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更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纠正孩子的不良姿势,帮助孩子塑造优美的体型。
⑧帮助消化:为了补偿孩子游泳过程中在水中消耗的能量,消化系统会主动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来摄取大量的养分。
(2)游泳的注意事项。
①让孩子进行“慢速长游”:孩子学会游泳后在26℃水中停留不要超过30分钟,实际游的时间占一半最好,青少年可以达到30分钟,不超过1个小时,每周至少1~2次,当然3~4次更佳。
②让孩子进行“健身游”: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如果每天进行数千米而且强度较大的游泳训练,则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烧,身高体重增长减缓等运动量过大的情况。事实上,只有极少的人适合竞技游泳当职业选手,大部分人只适合健身游。如果在孩子早期进行过度训练,不仅会毁掉了苗子也会毁掉了健康。
③安全隐患:父母在教孩子游泳时,一定要让孩子格外注意安全,父母要把游泳运动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教会孩子在没有大人在场的时候不要私自下水,等等。
④游泳前:如果孩子在做完运动之后全身发热,则不要让孩子立即下水,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等身体完全放松之后,用冷水对孩子的胸、手腕、后颈等部位进行拍打,让身体慢慢适应后再下水。
(3)户外运动注意事项。
孩子运动后全身出汗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坐在阴凉和潮湿的地面上,也别因为口渴而让孩子大量地喝冷水,这样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父母要多给孩子讲讲这些道理,让他们养成正确进行户外运动的好习惯。
4.让孩子学会点滴积累
知识和善行是需要日常点滴积累的,所有人的幸福、友谊、财富等也是靠点滴积累的,因此父母应培养孩子静心点滴积累的习惯。
小孩子都缺乏耐性,无论做什么总是会半途而废,这也给一些父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孩子不懂得积累自己的钱财,父母给多少,他们就花多少,有时候还会超支,该买的不该买的一律都买了下来;
教给孩子的东西,孩子转眼间就忘却了,在提及的时候,好像一点都没学过一样;
孩子最初对一件事很感兴趣,可是过了段时间却兴趣全无,而且见一个“爱”一个,而且一段时间过后同样很快就丢弃了;
……
要改掉孩子的这些习惯其实很简单,答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积累。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懂得要把钱存在银行里积累自己的财富,以防不时之需,因此我们该节省的时候就会节省下来,使银行卡里的数字一天天攀升;我们总是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来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还知道在将要忘却的时候,回头复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地做笔记,把重要的东西摘抄下来,并不断翻阅,等等,这都是我们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在生活中点滴积累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孩子,也要他们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这样,父母之前的困扰就很容易迎刃而解了。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在小斯宾塞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意识地对他积累知识的习惯进行了培养。为此,斯宾塞给小斯宾塞准备了很多能够长期保留的小笔记本,而且和孩子一起把这些笔记本装饰得非常可爱。斯宾塞要求小斯宾塞把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经过日积月累,小斯宾塞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每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并不是每一天、每一刻都高兴不已、兴奋异常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波澜的,但是我们都应该从平凡中发现乐趣,让自己快乐起来,而积累是其中最为有趣的事情了,因为人们总能在积累中品尝到乐趣,然后收获积累的喜悦。
让孩子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所学的知识就会不断地增加,他们会更懂得节省,更懂得人生的道理,这对孩子来说是莫大财富。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积累,从小小的存钱罐开始。
每个孩子都有着最初的渴望,他们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有这样的希望:
如果我能像爸爸妈妈一样有很多很多的钱该多好啊,我就可以买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多好吃的东西;
如果我有钱,我一定建一个大大的房子,要靠海,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进去;
如果我有钱,我会买一辆大汽车,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骑自行车送我去上学了;
……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一旦自己拥有一小笔零用钱的时候,就开始乱花,甚至造成了浪费,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孩子为自己的小小愿望积累金钱,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让孩子养成了积累的习惯。
首先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他喜欢的存钱罐,然后告诉他,如果他每天节省下一毛钱,存钱罐就会逐渐被填满,不久后,他就会拥有一笔不小的财富,就能有钱买自己喜欢的和较为贵重的东西。孩子听了之后就会大感兴趣,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零用钱放进去。
经过日积月累,父母们可以让孩子不时地听听零钱敲打存钱罐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让孩子看看存钱罐里满满的零用钱,让他们从中得到成就感。
当存下的钱的数目越来越大的时候,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记账,告诉孩子:“宝贝,你的钱越来越多了,你把每天存钱的数目记下来,到时候你也方便查阅,看看哪个星期你存的钱最多,到时候我的宝贝就成了一个小小银行家了呢。”孩子觉得这方法不错,也就开始饶有兴趣地执行了,这又培养了孩子记账的好习惯。
(2)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会积累。
最不会让孩子厌恶和感到累的事情就是游戏了。孩子最崇拜的人往往就是讲台上高高在上的老师,很多孩子最初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老师。
父母们不妨利用孩子这样的心理,跟孩子做做当老师的游戏,让孩子给其他的孩子或者自己讲讲课,而老师在讲课之前都要备课,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在每次讲课前是需要备课的,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备课,日子一久,孩子自然会发现,这个笔记本大有用处,于是记笔记成了孩子主动养成的好习惯。
(3)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培养孩子点滴积累的习惯,比如带孩子去学校的路上,让孩子多看一下各种店面上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就教给孩子,第二天再经过这里的时候让孩子辨识,没几天孩子就会学会不少的字;当和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上出现了一个新词语,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父母可以让孩子把一个个不知道意思的词语记下来,之后解释给孩子,或者让孩子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自己找答案;妈妈蒸馒头的时候碱放多了,慌忙往里面倒醋,被孩子看到了问为什么这样做时,可以告诉他这是“酸碱中和”的道理……总之,生活就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只要你用心,处处都可以培养出孩子学会从生活的点滴中积累的好习惯。
(4)从模仿中学会积累。
孩子总是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不妨以此为契机,让自己也每天做一些积累,比如,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每天把有用的新闻剪下来,做一个收集册;把一些碍事的零钱让孩子帮自己放进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它慢慢增多;每天让孩子陪自己写日记,并且隔一段时间照着日记本阅读一篇和孩子有关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父母给孩子做示范的事例,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只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