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珍爱自己
心理上的自我认识,将是孩子日后性格形成的基础之一,应像告诉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那样,告诉孩子:珍爱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留意过孩子的这些行为:
在他两三岁的时候,他就很留意自己的样子,他会常常对着小镜子,将自己的鼻子、眼睛和嘴巴一一地进行辨别;
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他偷偷地拿自己的身体和其他的小朋友做比较,希望找到自己的身体、智力和性格之间的关联,或者比其他人更优秀的地方;
当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很注重自己穿衣的品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
这些都是孩子进行自我认识的表现,在孩子逐步成熟,进入群体生活中时,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在群体中所担任的角色,孩子往往是从具体和感性的事物当中开始他的某种认识的。此时,孩子的自我心理认识也逐渐开启。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孩子的表现令人担忧:
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们自闭,他们用利器故意划伤自己;
他们打架斗殴,弄的遍体鳞伤;
他们吸毒、闹事;
他们甚至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
孩子不珍爱自己的表现千变万化,令很多父母束手无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不可能天天看着孩子,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教会他们珍爱自己,孩子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才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斯宾塞教育智慧
一个人只有懂得珍爱自己,才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好坏,而让自己有所的动摇和情绪上的失落,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在自己未来的生活当中,都要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重要的并非是所担当的角色如何,而是在任何角色中自己是什么样的——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具有信心、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是不是快乐、幸福,是不是在推动自己不断地进步。
斯宾塞一直认为:一个人是不是高贵,不在于其他人如何看他,而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确如此,一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他才能够珍爱自己,即使别人对自己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也能尽快地调节,或改正,或坚信自己是对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快乐的。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给孩子自主的权利。
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迷失了自己,不是因为自己不重视自己,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尚未成熟的时候,他们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他们自主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给孩子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在做和孩子相关的某一件事的时候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给孩子引导,这是民主家庭中父母为孩子担起的一个责任。
孩子在得到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存在对于父母,对于整个家庭是有意义的,在往后的生活和学习上,他们就会很看重自己的看法,并且信心十足,这是孩子珍爱自己的最基本的表现。
(2)对待孩子要平等。
不管孩子学习好不好,是不是具有聪明才智,是否有着运动天赋、音乐细胞、舞蹈才华,父母都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不要歧视和否定孩子,以至于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让他自己瞧不起自己,产生自卑和对自己厌恶的情绪。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一切:
宝贝,跳不好没关系的,只要你身体健康,妈妈就高兴;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我们都很喜欢你,因为你特别可爱;
你弹得比上一次好多了,只要你多多努力,你肯定会弹得更好的;
……
(3)尊重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都喜欢“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恨不得孩子是透明的,让自己看的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好,于是父母就开始“窥视”孩子的隐私,时不时偷偷打开门看看孩子是否在认真写作业,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乱翻孩子的书包……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个人总是喜欢窥探你的隐私,你会高兴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那么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孩子会觉得在你面前他丢失了自我,自己总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控制着,没有自由。
作为父母,必须要给孩子尊重,让他有自己的秘密,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在进孩子房间的时候,应该先敲门,问问孩子能不能进;
当给孩子收拾房间的时候,问问孩子什么能动,什么不能动;
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
绝不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尊重。
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才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4)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父母有责任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一个明确自己的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比如,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说:
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没有办法替你做决定;
这件事跟你有关,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爸爸妈妈不参与这件事,不管你做的怎样,爸爸妈妈都支持你自己来做;
我们相信你能行的,试试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