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儿童及青少年智力培养的一般标准
家长和老师要想更加轻松地培养孩子的智力,就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智特点和一般发展规律,同时还需要知道孩子在当前阶段具备什么样的基本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父母不可能边教育孩子边总结孩子智力培养的一般标准,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所以,让我们来看看多年以来前人们留下的经验吧。
1.入托前(2.5~3岁):正处于语言爆发期和模仿期,而且对各种事物都处于敏感期,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例如走、跑、爬、跳、拥抱、蹲起等简单动作;具有最初的团队意识,并具有想要与人合作的意向;在语言表达上可以简单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经历;逻辑能力方面,可以辨析简单的数字,区别物质与非物质,以及不同的几何图形。
2.入托后(3~6岁):能够实现数字概念具象化;熟练地掌握基本交际语言;对社会和家庭分工有初步的了解;并懂得生命演变和进化的基本规律;开始懂得使用简单的工具去了解世界和地球;对简单的自然规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换等有一定了解;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3.一年级(6~7岁):能将数字从1数到100,掌握单双数的规律,能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对一些信息进行观察、记录和分类;能看懂并使用比较复杂的地图;产生简单的群居意识。
4.二年级(7~8岁):能够掌握1000以内数字的大小,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并了解常见的度量衡;认识钟表及其他日常使用的计量品,如体温计、天枰、尺子等;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并从书中理解简单的社会分工、人们的谋生手段;制订简单的计划并认真去完成;能理解诗歌散文等读物的优美之处,可以区分虚构和非虚构作品,通过图书了解动物植物和大自然的简单规律;懂得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能利用简单的健身方法,如跑步,跳远等。
5.三年级(8~9岁):会用图表的形式来表达数据的变化;能够运用竖式进行10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懂得搜集身边的资料并归类保存;能使用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懂得一些小生物的演变过程,如小鸡、小青蛙、小蝴蝶等。
6.四年级(9~10岁):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运算比较大的数字,能够自我绘制图表,开始学习小数和分数;通过图表来理解气候、人口、经济等变化,独立完成500字的作文,并懂得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
7.五年级(10~11岁):能对分数和小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通过研读笔记来发现深层次的道理和体会;可以用简明、通顺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大致了解世界、大陆和海洋的构成并说出世界上一些大国的特点;理解人体基本的构造并能阐述人体各大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
8.六年级(11~12岁):能熟练地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理解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撰写正式的信函,具有一种以上课外爱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体系,理解社会的构成和国家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