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分数毁了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在品质、道德等方面能以荣誉进行刺激,唯独求知和学习不应当这样。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知何时,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很多家长把分数当做评定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分数原本是对孩子学习状况的检验,是父母、老师和孩子反馈信息的一个渠道和一种手段,它只是测量孩子学业的参考数字,分数的高低无法评判孩子的一切。
然而,在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分数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升级、升学和就业,在这种现状下,分数变成了一种目的,变成了父母和孩子唯一追逐的目标。
还有些父母把分数与孩子的物质需求,与孩子的亲疏宠责相联系,逼迫孩子为了分数,为了得到父母的恩宠,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去学习。有的父母把分数当做评价孩子的一个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他们对孩子分数的上升或者下降极为敏感,孩子得了90分、100分就眉开眼笑,对孩子大加赞扬甚至使用物质奖励;当孩子得了60分、70分,或者成绩较上次有所降低时,就板起脸,对孩子大加斥责,搞得孩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如果看到孩子的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便对孩子非打即骂,以致上演了一幕幕悲剧。所以,别让分数毁了孩子,漠视它,让它成为孩子上升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用分数评判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为了教育者打分方便,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分数总是给他们造成一种“差”的暗示,最主要的是分数来自于他们敬畏的老师,这种暗示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也许有些父母认为,分数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更是敲了警钟。然而,斯宾塞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品质、道德等可以对他们进行刺激,唯独求知和学习不应该这样。如果一个孩子为了受刺激而学习,很容易导致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就很少会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就会不断地去应付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孩子或许是一个优等生,但他所失去的会更多。而对于那些低分数的孩子来说,警钟只会增加他们不快的情绪,甚至导致他们一蹶不振。
分数的高低并不意味着这个人能否成就自己的人生,在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很高的文凭,这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父母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在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未来的社会更需要有品行和有能力的人才,所以父母要注重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
★斯宾塞教育启示★
(1)不以分数评定孩子,应看重学习效果。
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分数,更应该看到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不能把分数当做评价孩子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分数,孩子如果考了高分,可以用精神奖励的办法,孩子如果没有考好,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身心上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仅要掌握各种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师对孩子加以积极的启发和引导。
(2)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别。
其实孩子到了中学就已经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面对的竞争压力,大多数孩子也知道努力学习,但是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别的,而且自身的学习习惯、方法和理解能力等也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很多孩子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听听孩子的解释,孩子考的不好,千万不要把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归结到“不努力”“不用功”上,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掌握合适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3)孩子考得不好,给他宽容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第一名,也不可能每次都能考的令父母满意,总会有孩子是落后的。当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好成绩时,很多父母都喜欢用过激的语言来刺激孩子:
你简直是太笨了,三番五次的不及格,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
你不觉得丢人,我都替你臊得慌,这样的分数你还好意思拿回来让我看?怎么让我出去见人啊?
我都快被你气吐血了,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小兔崽子!
……
这些话只能在孩子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消极,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就越应该给孩子宽容和鼓励,让孩子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把目光放在下一次的机会上:
这次考差了没关系,只要你仔细发现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改正,你下次一定能给爸爸妈妈拿个好成绩回来;
没事的,你不可能每次都得第一啊,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有成功,所以,你要加油!
你只是因为粗心大意错了几道题,只要你改掉粗心的毛病,下次考试的时候多检查几遍,你一定会考得更好,继续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