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知道勇气的力量
勇气往往产生于面临困难或者遭遇恐惧的时候,这也是孩子恰恰将勇气丢弃的时候,所以,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知道勇气的力量。
很多父母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孩子很聪明,老师问的问题他明明知道答案,可就是不敢举手说:“老师,我知道。”
孩子胆小怕事,别的孩子都喜欢玩儿滑梯,但是他好不容易爬到顶部往下滑的时候却吓得哇哇大哭;
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怕雷声,只要一下雨,就非得有大人陪着才肯睡;
孩子从来不敢一个人去上学,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有大人陪着才行;
孩子见到陌生人就不敢大声说话,或者干脆一言不发,其实平时可能说了;
……
的确如此,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胆小鬼”,他们怕前怕后,显得比其他的孩子更为赢弱、懦弱、虚弱,这成了父亲母亲们的心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需要靠勇气去处理的问题,然而,很多孩子最初并不了解勇气是什么,更无从知道勇气所能带来的力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勇气,教会他们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
斯宾塞教育智慧
每个孩子的胆量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内向不爱讲话,怕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这大部分是因为性格所致,但不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子很小,却不完全是由于性格所致,而是与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代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很多父母便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孩子遭受一点儿困难或者有一点儿闪失,于是把孩子放进了“真空”环境当中,很少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很少让他们走出去和别人接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不会经历任何“风雨”的温床。还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出错,或者免受伤害,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做之前就预先告之其危害,而不是鼓励他勇敢尝试,比如孩子说要自己上学,父母就说:“路上车太多了,你一个人不怕被车撞了吗?”孩子要学游泳,父母便说:“游泳太危险了,容易被水呛到。”
这些父母对孩子所灌输的想法,往往打击了孩子的勇气,没有给他们一个发现勇气的力量的机会,所以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摒弃不利于培养孩子勇气的行为和言语。
斯宾塞说:“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勇气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告诉孩子要勇敢面对问题,要经常保持积极投入的心态。”所以,当一个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如果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勇气,这个人的兴奋度、反应能力、判断力和记忆力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这对于一个人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是如此。
★斯宾塞教育启示★
(1)不要吓唬孩子。
有些父母的安全意识过于强烈,总是吓唬孩子,比如:
孩子在室内跑了几步,家长说:“慢点,滑倒了,脑袋上会磕一个大洞出来,多吓人啊。”
孩子看到家里的维修器械,比如螺丝刀等,感到很好奇,很想玩儿,家长一把夺过来说:“就知道贪玩儿,会把你的眼睛扎瞎的!”
孩子爬高一点儿,家长就说:“你就爬吧,早晚掉下来摔死!”
孩子和陌生人讲话,家长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们都是卖小孩儿的!”
……
这种话说出来,大人听了都会惧怕,何况并不知道真相的孩子,当他们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就出现父母所说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别摸,什么也别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成了胆小怕事,没有勇气了。这些话都不仅削减了孩子的勇气,还会让他们无法知道勇气的力量,当然告知孩子远离危险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用语。
(2)扩大孩子的交际面。
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对于陌生人的目光总是会感到不安,所以,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扩大孩子的交际面,比如常去公园转转,去邻居、亲戚家串门,节假日带上孩子去旅行,让孩子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逐渐消除不安心理,随着孩子交际面的扩大,孩子会慢慢变得健谈,不再害怕和陌生人讲话,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声。
(3)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表现自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总是担心没有别人做得好,得不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赏。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多给他们一些赞赏和鼓励。
老师让孩子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孩子拒绝了,她认为自己跳得太差劲,父母此时就应该鼓励她说:“女儿啊,其实你跳得很好啊,老师为什么会让你去跳呢,是因为你跳得好,所以,接受吧,你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的。”
当孩子不敢玩儿滑梯的时候,父母要鼓励他说:“男子汉大丈夫还怕这个,你看你都爬到最高的地方了,你一定行的,爸爸会在下面接着你,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可好玩儿了,你看别的小朋友玩儿得多开心啊。”
当孩子告诉父母学校要组织钢琴比赛,他没有勇气参加的时候,父母要说:“不试一下怎么就知道不行呢?你平时那么刻苦地练琴不就是为了能够参加比赛,拿个好成绩吗?就算这次没有拿到名次,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的,因为你有勇气站到舞台上,你就是最棒的!”
……
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勇气的产生往往源自于鼓励,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吝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