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
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对孩子爱的情感的培养,把孩子身上沉睡的爱的情感唤醒。
生活中,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全部的爱,却恰恰忘记了培养孩子爱的情感,于是有部分孩子无论对待自己的亲人还是陌生人都显得异常冷漠。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勤劳的母亲有一个上高三的儿子。这位母亲每天除了要上班之外,还要马不停蹄地“伺候”儿子,为儿子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甚至为儿子洗脚,然而,将近20岁的儿子却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的,一点儿也不懂得体谅母亲,更不领母亲的半点情。
一天,母亲加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给儿子做饭,儿子就已经放学回到家了,看到自己没有饭吃,他冷冰冰地说:“怎么还不做饭呢?你干什么呢?你也不用做了,我去外面吃了。”他自己吃饱之后回到家,竟然没有给还在饿着肚子的母亲带一点儿吃的。尽管这样,他还生母亲的气,连声招呼都不打,转身进入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狠狠地将门关上,一晚上没有出来过。
母亲对孩子冷漠无情的态度非常伤心,她这才认识到:从小到大,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子,却没有教会儿子怎样去爱别人,以至于儿子变得如此麻木不仁。
这位母亲在儿子冷漠的态度面前觉醒了,但是天下还不知道有多少没有觉醒的父母,很多父母只要孩子学习好、分数高、有才华,就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一切,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什么都帮他去做,然而,孩子在父母的过分关心和照顾之下,感觉不到父母的辛苦,更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于是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应该为他享用。于是,他们冷淡,缺乏爱,如果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是不孝就是不忠,试问,我们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斯宾塞教育智慧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懂得回报养育之恩,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爱,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我们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心灵播撒下爱的种子,让我们自己以后不后悔。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个能融入社会,被人接受,有益于社会的人。
斯宾塞说,对于教育来讲,爱的情感让教育中非常尖锐的矛盾得到化解,也让孩子满怀更高的热情,去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个人在孩提时期,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事例告诫我们:如果没有那个年龄段应有的道德,就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痛苦。孩子应该对生命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由于他们见识浅薄,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因此对人情事理也是朦胧的,似是而非的。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以一种对待朋友的方式,充满人情味,寓理于情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化他们,使他们及早学会如何通情达理地做人和处世,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去爱每一个人。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做一个会爱的人。
父母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充满爱的情感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会爱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关爱他人,比如带着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讨的人,给他们几元钱;有些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主动带着孩子为灾区人民捐款;看到路边的流浪猫,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给猫吃,等等,这些都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在父母的爱的感染下,孩子碰到这样的问题,也会用父母的方式来做,这就是一种爱的教育,爱的传染。
(2)正确表达自己的爱。
有些父母很有爱心,但是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你是否总是用下面的方式来表达: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你说:“你总是这么粗心大意,下次再这样,摔死你!”
孩子的奶奶忘了关煤气,你说:“妈,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总是忘记关呢?要是你一个人在家该多危险?”
路上看到别人的孩子打架,你说:“你们的爸妈呢?坏孩子才喜欢打架,以后不许再打了!”
……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父母没有爱心,相反,他们有很强的爱心,这样的爱成人能理解,但过激的语言可能让部分人接受不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爱,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斥责,于是在他们心里对爱产生了误解,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正确表达爱:
宝贝儿,摔疼了没有啊?下次经过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妈,您看您,又忘记关煤气了,如果我们不在家,我们会惦记您的,让我们放心好吗?
好孩子都不能打架的,不打架的孩子人们才喜欢呢;
……
(3)给孩子讲讲爱的故事。
生活中处处充满爱,爱的故事每天在不断地发生着,父母也可以将爱的故事一一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做才是爱。
明智的父母都是通过爱的行为、爱的故事,让爱的记忆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影响孩子一生的印象。
(4)抓住爱的情感教育的机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我们要时刻而且及时地去抓住它。比如,某天孩子吃零食,你可以让孩子把零食分给在场的人,孩子给了你,你一定要接受,然后对他说:“你看,爷爷还没有呢,是不是也给爷爷一个呀?”孩子给了爷爷一个,你一定要送上自己的夸奖:“宝贝真懂事,你现在看看谁手里还没有呢?”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一一分给所有的人,让别人和他一起分享。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只有孩子给了别人爱,别人才会把自己的爱和关怀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