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护孩子的自尊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这是让孩子变得文明、自制的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孩子的上进心、责任心和荣辱感的前提条件,更是孩子认识自我的重要的一环。
所谓自尊,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也正是因为自尊,更多的人才会积极向上,勇敢地战胜困难。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尊,然而,很多家长总是在无意中摧毁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你说:“你除了打架,还有什么本事?”
孩子考试考砸了,你说:“你就是一个穷命,肯定得指着卖力气生活!”
孩子高兴地述说自己的梦想,你说:“天啊,你赶快去照照镜子吧,我怎么看你都不会有那么一天。”;
孩子向你保证一定会做好某件事,你说:“相信你,就等于相信公鸡会下蛋!”
……
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地被你的这些话一点点吞噬掉,直到有一天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开始变得不自信、胆怯,他们唯唯诺诺,不敢做出自己的保证,总是说:“我不行!”或者面对你的训斥低头不语,开始变得少言寡语,甚至自闭。
孩子虽然是自己的,是父母将他们辛辛苦苦养大,但是孩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仅仅需要吃喝拉撒,更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和所有的大人一样有着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尽管孩子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他们的观点或者行为或许很幼稚,但是却同样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比起否定和讽刺,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赞扬。
斯宾塞教育智慧
所有对孩子的自尊心进行打击的言行,往往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的自尊心遭到打击时,他们的第一感受就是痛苦、羞愧,还有些孩子打心底里感到不服气、委屈,还有部分孩子不断地否定、厌恶、看不起自己,此时,他们更无法向父母所期望的目标去努力,而且总是感到低人一等,渐渐地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陌生感和反感。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回忆一下往事,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两类事,一种是得到别人的爱和赞赏时的喜悦,另一种就是自尊心遭到打击后的伤心,还有些人会对伤害自己的言行的细节记忆犹新,由此我们能得知,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伤害,有可能成为他们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由此,斯宾塞提醒广大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要永远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成为孩子自尊的守护神,要用积极的言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坚不可摧。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冲动是魔鬼,控制你的情绪。
很多家长并非有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会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比如一听到孩子打架,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你除了打架,还能干些什么?
你死了算了,省得气死我,也祸害别人!
你就知道打架,我看你长大后肯定会进监狱,肯定会成人渣!
……
人们戏言:“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其实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家长之所以经常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也是“情非得已”,往往说出话后也追悔莫及,所以,每当生气的时候,要深呼吸,让情绪缓和下来,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之根本。
(2)少一些禁令,多一些开通。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避免遭受伤害或者专注于学习,给孩子规定了无数的禁令:
放学半个小时内必须到家;
周末必须用一天半的时间补习功课;
不准看电视、不准上网、不准……
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孩子就像是被“软禁”了一样,觉得自己像是在坐牢,自尊心必定会遭受一定的打击。
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多地相信孩子,让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给孩子一些属于自己的权利。
(3)尊重孩子的愿望。
父母问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
孩子回答说:“我要像李素丽那样,当个好售票员。”
家长听后表情严肃,两眼冒寒光:“你就这点出息?卖票只能卖出个劳模,还能卖出什么花样?怪不得学习不认真,成绩那么差,原来全怪你这没出息的理想!”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愿望,有的崇高,有的却很平凡,无论怎样,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否则将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误导他们的人生观。
孩子说要做李素丽,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李素丽是劳模,是孩子们学习的勤劳的典范和榜样,如果父母一味地污蔑孩子的理想,那么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理想,根植“劳动可耻”的错误思想,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4)少拿别的孩子做比较。
年龄一样大,一起进的学校,一起听同样的老师讲课,为什么你的同桌门门考90分以上,你却勉强得个80分,你怎么就这么笨呢?
你看我同事家的女儿,绘画、舞蹈样样精通,你看你,一脸的傻样,要唱不会唱,要跳不会跳,我在同事面前都不好意思提起你,丢人啊!
咱们的邻居乐乐,人人见了都夸懂事,小嘴甜得跟抹了蜜一样,你瞧你,见了生人就知道躲,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生了个哑巴!
……
比较是自尊心培养的大敌,时间一久,孩子就逐步对自己失去信心:“反正我做得再好,也比不上人家,我再怎么努力,也没别人家的孩子好,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于是,孩子放弃了,止步了,更加落后了。
所以,父母要多想想孩子的好,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所以不要要求孩子像其他孩子那样优秀,更不要拿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