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被爱
让孩子能亲身所感、所听、所触爱与信任,是培养他们健康情感的一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凭自己的直觉教育孩子:
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你怀疑他,是不是偷偷逃学去网吧上网了;
看到孩子在上网,你怀疑他,是不是在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某天看到儿子和一个女同学放学一起回家,你就怀疑他们是不是早恋;
孩子写日记,你就迫不及待地偷偷查看,希望从中找出孩子“越轨”的小秘密;
……
父母的敏感以及对孩子的不信任已成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诱因。或许有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说:
我们给了他充分的信任,他要什么,我们二话不说就给他买。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循循善诱,孩子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好孩子。可是我们错了,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孩子总对我们说学习没有任何问题,分数也都过关,而且还有几科已经处于全班的前三名,只有一两科不重要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我们认为,不及格的是因为他确实对这两门科目不感兴趣,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是后来去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孩子没有一门功课能够达到前三名。这让我们大为失望。
或许有很多家长碰到了这样的状况,他们自认为给了孩子充分的爱,给了孩子最大的信任,可总是发现孩子对此无动于衷,或者辜负了父母的爱与信任,于是家长开始走严厉路线,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表示怀疑,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不被人信任的感觉是痛苦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老被人防着,而对自己防备心最强的人就是最亲近的父母,这种伤害是一种毁灭性的。
孩子为什么说谎?为什么总是做出让父母出乎意料的事?父母也应该在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爱是一回事,而被爱又是另一回事,我也相信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信任自己的孩子,那么你为什么不信任?又为什么不试着去信任孩子呢?
斯宾塞教育智慧
我们对孩子热情洋溢的爱与信任,总是在发现他撒谎后而频频打折,我们又该怎样让孩子感到被爱与信任?
斯宾塞说,这些对于很多中年父母,或者太过严谨的家庭来说是不太容易的,但是这种不容易并不是因为缺乏爱,也不是因为爱不需表达,只是因为习惯。爱和信任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真正爱孩子,你才会信任他,而你给了他充分的信任,他会愈加拥有被爱的感觉。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孩子犯错后需要父母的宽容,需要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原谅,宽容是信任的“左右手”,没有宽容,就没有信任。
爱人、亲人、孩子、父母,哪个是最爱,哪个最信任,你心里有数。
为人父母的,宁可全部信任孩子而得到偶然的失望,也不要全部不信任而活得心惊肉跳。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爱,要说出来。
在国外,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父母亲昵地在孩子脸上落下一个吻,然后对孩子说:“噢,亲爱的,我爱你!”当父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也会回敬父母一个吻,神采奕奕地说:“我也爱你!”中国人一向以含蓄著称,所以很少有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甚至有的父母一辈子都没跟自己的孩子说过这三个字。
这并非说中国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由于传统所致,中国的父母更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更不会对孩子说出来,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当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取得了好成绩,父母往往“爱”字到了嘴边也将其转化成了冷冰冰的话语:
不错,下次继续努力,千万别骄傲!
一次考好了不代表什么,每次考好了才是真本事,你行吗?
没作弊吧?太让我难以置信了,是真的吗?
……
这些话在孩子的脑海中就是质疑,是不信任,而非爱。
爱需要说出来,当你把一种美好的情感说出来的时候,也同样会唤起孩子美好的情感,这是一种爱的传递,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最好的方式。
(2)信任,是一辈子的事。
当别人不相信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采用积极的态度尽量让对方相信我们,所以孩子一开始会尽量按照父母的话做事,但是耐心与毅力总是被怠惰与意志薄弱所超越,因此“货不对办”的时候会有很多。
当父母下定决心重新恢复对孩子的信任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和颜悦色换来的是不想看到的情形:
他说一定会努力学习,可是连续几次考试都不及格或者勉强及格,你说该怎么办?
他说只在周末玩儿游戏,可是当你下班回到家一看,他依然在玩儿,你又该怎么办?
他说作业已经做完了,但是家长会上,老师点了他的名字,批评他是最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那一个,你该如何信任他?
……
这些问题考验着每个父母。
信任是一辈子的事情,即使孩子的行为辜负了父母的信任,父母也要一如既往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信任,所以,孩子让父母失望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这样说:
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还说你会努力学习,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为什么还会考这么一点儿分数?我怀疑你有没有真的努力过;
你说话太不算数了,明明说只在周末玩儿游戏的,今天可是周三,我再也不会相信你的鬼话了,从现在起,我要没收你的游戏机;
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你说你会做完作业的,那我怎么会被你的老师点名批评呢?从今天开始,你把每天的作业都要让我检查一遍,做不完不许睡觉!
……
父母被孩子“欺骗”的感觉不好受,这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以付出对孩子的信任为代价,其实,父母可以试着换一种说话的方式,比如家长可以说:“孩子,我们一直相信你,你会改掉这个毛病的不是吗?我们知道你需要时间,所以,加油吧。”
信任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力量,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的信任中才能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拥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