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不摆“统治者”的架子
假如父母真的希望孩子快乐,那么父母应该百分之百地抛弃统治者的架子。
在国外,很多孩子都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他们可以坐在父亲的肩头嬉笑,可以扎进母亲的怀里撒娇,然而在中国,却很多这样的现象:
原本孩子和小朋友玩儿得很高兴,看到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远远地走过来,立马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吓得心惊胆颤不敢回家,有的还躲到了外婆家;
孩子就像一个爱犯错的士兵,在父母面前总是不敢抬头,做出一副做了亏心事,等待训斥的样子;
孩子极其叛逆,父母的话横竖不听;
……
对此,很多父母也很疑惑:
孩子这是怎么了,我是老虎吗?怎么就这么怕我?
做事不够大胆,被人家欺负了回家还不敢说,我怎么就养了个这么懦弱的孩子?
我到底怎么他了?一点儿主见都没有,我说什么他就答应什么!
……
是啊,孩子怎么了?
孩子怕了!为什么?想想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下班回到家,忙碌了一天,看到孩子在看动画片,直看得哈哈大笑,原本心情就不快,听到这笑,你大发雷霆,怒吼道:“没见我心情不好吗?关上电视,回你的房间笑去,烦死了!”
孩子没听你的话,做错了事,你怒目训斥:“我之前跟你说过没有?为什么不听?今天的晚饭你一粒米也不准吃!”
孩子在外人面前给你抹了黑,你怏怏不快:“你看人家的孩子多给家长长脸,你再看看你,我的老脸都被你这个小兔崽子丢尽了,下次我再也不带你出去了。”
甚至还有家长棍棒相加,对孩子大打出手。
……
找到原因了吗?孩子之所以有之前的那些表现,不是因为别人,也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而是因为你。你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统治者”,而孩子就是你的“奴隶”,你的统治对象,恨不得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俯首贴耳,而最终的结果大家也已经看到了。
斯宾塞教育智慧
在很多家长脑子里都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家长总是对的,孩子一定要服从。这是教育孩子最简单的方式,然而最简单的往往不是最好的。
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摆“统治者”的架子,以压制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如果家长一直采取这样的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执拗的性格,要么没有主见,变得懦弱,要么就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变得叛逆,抑或“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表面上听你的,心里却不服得很。
家长之所以爱摆“统治者”的架子,其实是因为封建家长的意识在作祟,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应该对孩子少一些压制,多一些关爱。父母管孩子靠的应该是人格的力量、感情的力量。
对此,斯宾塞认为:和谐、安宁、耐心地等待,循序渐进地让其发展等行为,是在教育中很必要的,与此相反,要求急切、变化剧烈等反应则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放弃自己的“统治者”的架子,还孩子快乐的成长氛围。
★斯宾塞教育启示★
(1)批评孩子要讲艺术。
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大多数家长选择了批评。批评不是不好,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批评一定要讲艺术,讲方法。可叹的是,很多家长往往采取单刀直入,以“统治者”的口气批评孩子:
你总是犯错误,我看你是改不了,就这德行了!
如果下次你再犯同样的错误,你就不是我儿子!
知道错了吗?你说,你错在哪里?知道错在哪里还犯?你怎么这么不长记性!
……
经过你的一番训斥,孩子肯定记住了他的错误,但是却不能保证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你只知道训斥,却忘记了告诉他错误的根源,而孩子心里根深蒂固的印象是“我被父母批评了”,而不是“我错了”。有的父母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你看你打了小朋友,他该多疼啊?如果你挨打了,你会疼吗?所以,以后不要打人哦;
今天你是不是惹老师生气了?你看老师平时对你多好啊,上次你过生日,还送了你一本漂亮的日记本,你该不该惹老师生气啊?
……
这样的批评方式往往能让孩子接受,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
(2)不要压制孩子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是空想家,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很多是大人无法理解的,当孩子蹦出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有的家长就开始端起了架子:
以后不准你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小孩子别乱说,你才几岁啊,懂什么?
我的天啊,你的脑袋是不是出问题了?
……
事实上,孩子的种种想法是他们开动脑筋的表现,孩子的想象力蕴藏着无穷大的力量,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而父母的压制,从某个方面来说就等于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巨大的潜力。
(3)家长要主动承认错误。
中国人爱面子,尤其是面对比自己还弱的群体时,即使犯了错误,并知道自己确实错了,也不愿意承认,家长对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家长的错误也是对的。
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抱怨:“为什么爸爸妈妈错了就可以不承认错误,而我错了就非要承认呢?”这种想法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判断力,所以,要想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家长在犯错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承认错误,放下自己的架子,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不但不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且还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会让孩子在你的影响下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