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惩罚或扩大惩罚

2.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惩罚或扩大惩罚

道德管教的价值,并非体现在让孩子体验家长的要求或者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要在没有家长意见的干预下,让孩子体验他自己行为的后果。

当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时你会怎么办?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怎么办?当孩子把家里弄的一团糟你又会怎么办?

揍他,俗话说“不打不成才”嘛!

该狠狠地骂他一顿,看他下次还敢不敢这样!

罚他一天不准吃饭,知道饿的滋味,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让他靠墙角站上一个小时,看他能不能记住这次教训!

……

很多父母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让人感到很心痛,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人为的惩罚或者扩大了惩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孩子当时可能会记住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下次不能再这么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但是他们的心里会产生恐惧:“如果我下次再考不好我会挨揍的,如果我还犯这样的错误,我会被罚站挨饿的。”于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成了“凶神恶煞”,成了一个惩罚他们的活体工具。

孩子渐渐地觉得自己活在父母的强压之下,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被惩罚的对象,是父母的奴隶,彼此之间没有爱,他们渐渐会失去对父母的爱和对生活的兴趣,失去原本的童真与快乐,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提醒各位父母,父母一定要避免人为惩罚或者扩大人为惩罚,尤其是体罚。体罚是人为惩罚的极端表现,必须慎用,而且每位家长都要清楚,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无法单用这种方式把孩子培养成才。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父母一般不要上来就打,而是应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首先把孩子抱到不影响别人的地方,看着他一个人闹腾,直到他闹得声嘶力竭,觉得无人搭理而感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为止。事实上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假如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在智力教育上,千万别人为惩罚。

有些孩子或者智力发育较晚,或者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家长为此感到非常着急,当教了很多遍都看到孩子还是不会写一个简单的字,做不到一个简单的动作的时候,有些家长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笨啊?别人都会了,为什么你不会,你是傻子吗?

抬手就打,直到打得孩子哇哇大哭;

用手指戳孩子的脑袋,狠狠地说:“你木头脑袋啊,要脑袋干嘛,当摆设呢?”

……

其实,孩子也想学到很多东西,很快地会读、会写、会跳,但是有时候就是力不从心,这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应该多一些耐心,人为的惩罚只会让孩子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对智力教育有害而无一益,毕竟聪明的孩子不是罚出来的。

(2)孩子在道德上犯了严重过失,慎用人为惩罚。

如果孩子在道德上犯了严重过失,比如将别的孩子推下水塘,偷别人的东西,骂老师等,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惩罚之前必须告诉他到底错在了哪里,他必须为此承担责任,然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让孩子心服口服。

(3)保持冷静。

有些父母当听到孩子考的不好,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非打即骂,过后才发现,孩子可能并不是完全错了,这次题太难,其他的孩子分数也不高,等冷静下来分析的时候,惩罚已经对孩子构成了伤害,再弥补也无济于事了。

(4)反省自己。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就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孩子,而是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反省,并告诉孩子自己有错在先,让孩子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孩子会更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