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爱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爱,也属于教育的一部分,除了伴随孩子独立成长的理性认识和训练,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应当有家长的爱。
也许看到“真爱”这两个字时,有些父母就很不乐意听了:笑话,自己对孩子的爱还有假的吗?
当然,爱自己的孩子是连动物都会的事,但是理智的爱、科学的爱、给孩子真正的爱只有我们人类才会有。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才好。不知道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爱孩子?
孩子需要我们什么样的爱呢?
孩子能够懂得和体会我们给他们的爱吗?
他们会接受我们爱的方式吗?
我们爱孩子的结果是什么呢?
对于我们的爱,孩子知道回报吗?
现如今,父母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全部的生活都围绕着孩子,但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人们笑谈,中国的父母排行“老九”,为什么我们爱得那么深,爱得那么切,我们却也只是排在“老九”的位置?
做父母的真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爱孩子?只有明白了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给孩子真挚的爱,给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这样的爱才有意义,只有真爱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斯宾塞教育智慧
在人的一生当中,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时期,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在家庭中得不到亲人尊重和爱的孩子,既不会快乐,也不会健康成长。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具备生存能力,他们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爱,如果孩子在缺少真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不仅会拥有不幸福的童年,他的一生都会充满不幸。因此,斯宾塞建议家长们,不要由于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而使得爱的教育变得冷漠,也不要由于爱而深深地将孩子搂在怀中。
孩子不是父母的缩小版,更不是父母的附庸,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他们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爱,就是要放开。
在小斯宾塞刚刚步入13岁的时候,斯宾塞就给他写过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天终是到来了,你从这一刻开始就要踏入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你全新的生活。
我不能总是牵着你的手,保护着你从这里走向那里,这条路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必须自己走,我可以承诺给你的,只有我对你的支持。即使在你不需要的时候,我也会给你一些指引,将我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你。但是这替代不了任何东西,所有的事情必须由你自己来做出选择和决定,而且为此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精神与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期望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好地加以利用。
真正的爱不是带着孩子去飞翔,而是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让他能够自由翱翔;真正的爱不是把他搂在怀里,为他遮风挡雨,而是告诉他,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么请你放开你的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吧。
(2)延缓孩子的满足,延迟对孩子的爱。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实验:
实验者聚集了一群年龄只有4岁的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们,一会儿他们出去以后,可以马上吃掉分给每个人的那颗好吃的糖果,但是如果能等到实验员回来,将会得到两块糖。接着,实验者偷偷地躲在玻璃后面,看着这群孩子的举动。实验用的糖果对孩子很有吸引力,有些孩子禁不住诱惑,马上吃掉了,有些则想方设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唱歌、自言自语、不去看那块糖果……等待实验者回来。
多年之后,心理学家公布了调查结果,能够延迟满足等实验者回来的那批孩子,生活态度更加积极,更容易设立和实现目标,更能忍受挫折。实验中这些孩子的不同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跟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立即满足孩子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延迟的爱更能锻炼孩子良好的性格。
(3)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有位父亲培养孩子的方式非常轻松,也非常值得大家借鉴:
从孩子上小学时,他就和孩子约定好了规则,在家里晚上几点要睡觉休息;他从不费心费力陪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功课,早晨的时候他就跟孩子说得很清楚:“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父母。”如果孩子偶尔贪玩儿没做完作业,这位父亲也绝不过问,只要求孩子到了晚上约定好的时间就该上床睡觉了,不能因为作业没做完而熬夜。至于第二天到了学校怎么面对老师,那是孩子要考虑的事情——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选择去玩儿而耽误了作业,他就要为此承担后果。结果,孩子成长得很好。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这位父亲恰恰相反:孩子的功课一直要靠别人督促才能完成,这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转移了责任的担子——好像学习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大人们的事情一样。如果孩子做错的事,总是由父母替他善后,结果也会是:孩子无法从承担后果中成长,无法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爱不是督促,不是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有责任的爱就是让孩子为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在女儿3岁的时候,就会在去餐馆时读菜单给她听,问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让她从小学习自主选择,以及自己承担选择的结果。
(4)爱,就要面对现实。
有个孩子实在忍受不了高三繁重的学习压力了,于是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他想退学。做裁缝的父亲沉吟了很久,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告诉孩子,退学后要跟着自己学做裁缝。半年后,孩子跟父亲说:“爸爸,我还是回去上学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摆脱贫困,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可是孩子因为学习的压力大而打不起精神或者选择放弃,此时,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爱,于是为此感到苦恼,对孩子更是不依不饶,其实,真正懂得爱的父母会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就像上面那位做裁缝的父亲一样,让孩子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自然会分得清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