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懂得必要的肃穆和敬仰

4.引导孩子懂得必要的肃穆和敬仰

在孩子玩耍嬉戏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肃穆和敬仰是有好处的,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使孩子体检一种新的情感。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两张照片,令很多人愤懑不已:

一张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儿骑在毛主席的雕塑上,摆着各种各样的POSE(动作),让她的男伴为她拍照;

另外一张是,几个看似某高校的三个大学生,在赵一曼烈士的雕像前做着龌龊的动作,得意地令其同伴拍照。

不得不说,这些年轻人连最起码的肃穆和敬仰都没有,他们的行为必定为亿万人所唾弃,而此种现象也不得不让父母反思:孩子为什么不懂得最起码的肃穆和敬仰?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更喜欢东奔西跑,做什么事情都是嬉皮笑脸的:

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们不是互传纸条,对着老师的背影说三道四,要不就是偷偷看书、打游戏;

学校开学典礼上,听了不到2分钟,他们就对校长的话感到厌倦,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

学校在清明节组织同学们去给革命烈士扫墓,他们感到很新奇,进到陵园里面左顾右盼,看到一只小动物,竟然还表露出得意的笑容;

在老人的葬礼上,孩子被大人们难过的表情逗得捂着嘴笑,好像失去亲人和他毫无关系,丝毫感觉不到痛苦和悲伤;

带着孩子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对我们伟大的领袖指指点点;

……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去肃穆和敬仰的,只是由于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多事情他们不懂,搞不明白大人到底是在干什么,以致他们做出了以上让父母哭笑不得的举动。

肃穆和敬仰并不只是针对成年人来说的,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也需要此种情感,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场合,包括以上我们提到的场合,所以,在孩子慢慢懂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教会他必要的肃穆和敬仰。

斯宾塞教育智慧

肃穆和敬仰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好动的安宁,不同于卑微的崇高,不同于放纵的自我克制,以及完全不同于争斗的和平,它最终的实现是在孩子兴趣以外的,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严肃、庄严、需要进行自我克制的场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体验一些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体验和其所唤起的情感是十分可贵的,斯宾塞认为,这是孩子今后进入集体时必不可少的一种认同感。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儿游戏的时候,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情感是自然存在的,并逐渐变成所有孩子情感的一面。比如孩子在跟别的孩子玩儿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表情严肃地听比他大的孩子讲游戏规则,或者谁违反了规则,他们就会严肃地指出、批评,这是孩子对肃穆和敬仰的最初的表现。父母要切实引导孩子在其他场合也要保持这种肃穆和敬仰。

★斯宾塞教育启示★

(1)给孩子讲讲肃穆和敬仰的场合应注意的事项。

孩子经历的比较少,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知道哪种行为在何种场合下是要不得的,作为父母,有必要去提示孩子该怎样做:

孩子上学之前要告诉他,老师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听讲,老师教会你知识,你应该尊敬老师,上课的时候不准对老师指指点点,如果和同学有话想说就把话留到课下,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喜欢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明天就是学校的入学典礼,你要认真听校长和其他人讲话,因为你进入这个学校后,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校长他们会告诉你,你不能捣乱,因为你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员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那些躺在地下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是我们的恩人,我们要尊敬他们,哀悼他们,到了陵园要为他们献上你手中的花,心里默默对他们说一些感谢的话;

你的奶奶是最爱你的,在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给你做了很多小衣服,照顾你的吃喝拉撒,她现在离我们而去了,你就少了一个心疼你的人,今天是奶奶的葬礼,是你最后一次对奶奶说话,让奶奶知道你也爱她的机会,所以你要安安静静地送奶奶一程;

毛主席爷爷给我们打下了天下,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到了纪念堂一定要默默地感谢他老人家;

……

父母在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的表情也会变得逐渐严肃起来,因为他们从父母严肃的表情中知道了自己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当他进入这些场合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安静了许多,他们正在默默地做着父母所告诉他们的事情。

(2)跟孩子做一些与肃穆、敬仰有关的游戏。

孩子都喜欢游戏,父母不妨在游戏中让孩子懂得必要的肃穆和敬仰,比如,和孩子玩儿当老师的游戏,让孩子坐着安安静静地听自己讲课,如果孩子开始骚动,父母可以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让他改正。孩子会在游戏中有所体验,当他真正经历这种场合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调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3)带孩子去一些肃穆和敬仰的场合。

或许你在生活中很少会经历肃静和敬仰的场合,或者怕影响孩子的成长,有意地避开这些场合,这样孩子必要的肃穆和敬仰的情感就永远无法培养起来,所以父母可以有意带着孩子去体验,比如清明节带着他去扫墓,带着他去一些先烈的纪念馆,等等,这些都会让孩子跟着大人逐渐安静下来,表情逐渐严肃起来,当孩子回到日常生活中后,你会逐渐发现,孩子能够根据场合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