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充满积极的暗示,特别是父母的积极暗示,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你知道吗,你无心的一句话,对于孩子来讲有的积极,有的消极。生活中,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给孩子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暗示分为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暗示起到的作用比给孩子灌输大道理还有意义,积极的暗示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还能融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消极的暗示却是“腐蚀剂”,在不知不觉中摧垮孩子的意志,摧毁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自卑、自弃。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是给孩子这些消极的暗示:
你自己去上学?你行吗?
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好啊?没搞小动作吧?
这是你自己画的吗?简直让我不敢相信!
你也知道关心爸爸妈妈了?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
……
还有些家长保持“沉默”的态度,当孩子考了好成绩,表情依然冷冰冰,仿佛孩子考好是理所当然的;当孩子做了好事,装作不知道,生怕孩子为此而骄傲……
这些话和表情看似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敏感的孩子会懂得,你是在否定他,甚至怀疑他的能力,时间一久,他们就认为:“反正做得再好,爸爸妈妈也不相信,我何必那么努力?”这种想法的危害是巨大的,是具有毁灭性的。
斯宾塞教育智慧
“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都是人们的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等人曾做了一个实验:他随便指出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说这些学生很有潜力,将来会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成就。于是,老师对这些学生格外重视,经常表扬和夸奖他们,这些学生也觉得自己很特殊。结果,在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这些学生个个成绩优异,而其他的学生即使以前成绩很好,在这次考试中却表现平平。十几年后,这些学生果然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现象,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积极暗示”的作用。
由此看来,积极暗示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儿童心理研究成果还表明:儿童是易受暗示的。3~12岁的孩子(主要指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最适合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育。因为儿童天生好奇,不像成人那么对任何事特都具有偏见。
斯宾塞说:“我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暗示的作用,越是早期,作用就越深远,而暗示者和孩子的关系越是密切,作用也越显著。”除此之外,斯宾塞认为:包含至爱的情感暗示,作用和一般的暗示有所不同,被迫称赞孩子的暗示,会让孩子感受到虚情假意,进而感到反感,而付诸真情的暗示却能够让孩子信心倍增。付诸真情的暗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暗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具有出色表现的人,他们中有90%的人在童年或者少年时代都被积极暗示过。所以,父母要培养出快乐而有成就的孩子,就应该多多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
★斯宾塞教育启示★
(1)善于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能。
有些孩子可能看上去很调皮,很懒惰,甚至似乎没什么出息,但是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着很大的潜能,比如孩子喜欢和人打架,而且还总是赢,这孩子很可能具备运动上的天赋,父母应该暗示他:“打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你把力气花在练习足球上,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校队,如果练好了,以后还会进国家队,我们打个赌好吗?”
孩子做的有些事情或许无厘头,看似没什么意义,但是他们的潜能可能就隐藏在其中,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喜欢玩儿汽车模型,他们以后就很可能成为赛车手;有些孩子喜欢和小动物在一起,他们长大后很可能在动物学上有所发展。所以,父母不要拒绝孩子“玩儿”,而且还要暗示让他们“玩儿”,鼓励他们“玩儿”。
(2)少说风凉话。
自从“激将法”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后,家长也开始逐步用在了孩子身上,即使想夸孩子,也说成了“风凉话”:
一次考得好代表不了什么,有本事你每回都考90分以上;
我说你不行吧,不行的时候别逞能,等人看笑话呢?
弹不好钢琴,当初还非要学,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上次说这次会比你同桌考得好,傻了吧?我看你呀,以后少说这样的话,省得让自己无地自容;
……
风凉话让孩子备受打击,激将不成,反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得不偿失啊!
(3)丢弃那些不该要的“积极暗示”。
有些家长懂得积极暗示的作用,即使孩子错了,也会一个劲儿地夸奖:
孩子拿家长的钱买零食,家长说:“宝贝真有本事,现在就能分辨出钱的数额大小了。”
孩子打架打赢了,家长说:“挺厉害啊,以后你自己出去我们就放心了。”
别的孩子骂他,他也骂,家长说:“会还嘴了,不错,这样才不会被被人欺负嘛!”
……
孩子以上的行为都是不好的,是应该批评的,万万不可进行“积极暗示”,积极暗示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错误,该批评就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