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6.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心理反应或者心理状况,犹如一条曲径通幽而又隐秘的林中小径,它时而宽大平缓,时而又荒芜狭窄。

近些年来,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因为心理承受不了看似过重的压力而自杀、杀人或离家出走的消息。

仔细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家长或老师批评的语气重了些,孩子内心便承受不了这些无意的“伤害”,心理郁结难以自我消化,以致走向极端,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曾经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2万多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跟踪调查,得到的结论令人担忧: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占3.9%,重度的占0.1%。

有些家长也深有同感:

孩子时常莫名其妙地说一些令人心惊胆颤的话:“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没有前途和光明可言。”

孩子总是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一整天,不说话,也不吃饭,有时候他会站在阳台上远眺,还会张开双手做飞翔状,甚至在别人伤心的时候他笑,别人高兴的时候,他却流泪;

……

孩子的种种言行让父母感到忧虑,也屡屡想找出其中的原因,但总是收效甚微,还有些父母甚至没有发现孩子的怪异举动,照样对孩子我行我素,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教育的最大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无法想象的结果,所以父母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斯宾塞教育智慧

孩子的“心病”从何而来?又怎样治愈呢?

斯宾塞说,对于教育而言,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变化规律和应对办法的重要性,就如同需要了解一部机器的内涵构造一样。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各种诱导办法和结果:何种行为单单来自心理而非道德、理智与情感?什么心理导致积极的行为,而另外一些心理导致消极的行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研究的问题。

据相关心理专家介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因素等。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重要,值得每一位家长重视。

★斯宾塞教育启示★

(1)把世界光明的一面呈现给孩子。

如果孩子从早到晚都是看着社会的阴暗角落,观察着世界上的丑行,看人间蛆虫,看垃圾、脏水、苍蝇、黏痰、臭虫、鼻涕、打架、斗殴、懈怠、懒惰、违法乱纪、假冒伪劣、贪污腐败,等等,那么,时间一久,孩子心灵的录像带上,将会左一盘右一盘全是这些假恶脏丑的东西。那么,他的想法当然变得偏激,会发牢骚,会愤愤不平,会觉得天昏地暗,内心也就经常阴云密布。这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如果家长从小就把光明的一面呈现给孩子,多欣赏鲜花、清泉,多体验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多了解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多知道一些“感动中国”的人物,这样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被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充满这些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孩子快乐,豁达,内心充满阳光。这就是健康心理。

所以,父母要把孩子心灵的摄像机引向真善美,让他随时都能摄下一组感人的镜头,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上因勤奋收获的成功,因爱收获的快乐。

(2)教会孩子改变自己的心境。

有些孩子总是满腹牢骚,觉得这也不好,那也看不惯,于是这些孩子往往会有这样的表现:和同学不和,对身边的人怨言不断,嫌老师偏心眼儿,学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社会上太肮脏,等等,于是他们总是心情不好,情绪消极,心思也从学习上慢慢转移。

如果一个人总是用消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那么他的世界就是黑暗的,脚下是没有道路的,尤其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心态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所有的事情都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改变心境,让他们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别人善良和真诚的一面,这样孩子才能乐观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3)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

当一个人尝过饥渴的滋味,他就会体会到食物的美味与水的香甜,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挫折,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也体味不到什么是幸福。

所以,父母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一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挫折,体会一些贫苦与劳累。

很多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同桌的爸妈每天开着宝马车接送他上学,我的爸妈只有自行车;邻居家的小妹妹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去国外玩儿,而我,连中国就没去过几个地方;好朋友有着自己的玩具,爸妈怕花钱就是不肯给我买……

这些都让孩子感到沮丧,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去乡村走一遭,让孩子看看还有别的孩子比他更困难,他们甚至没有学上,没有新衣服穿。挫折教育更容易消除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

(4)减少孩子的压力。

孩子之所以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与父母施加的巨大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一再要求孩子:考第一,上名牌大学,钢琴过十级,舞蹈比赛拿冠军,等等,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理铐上了无情的枷锁,孩子看不到未来,他们心里总是装着父母的理想,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当他们不堪重负的时候,他们便会离家出走,消极反抗,失去对生活的兴趣,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轻松学习、轻松生活,轻松地面对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