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过度学习压垮孩子
紧张而且过度的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己不曾拥有的经验、机会、地位和财富,于是他们倾尽全力“帮助”孩子打造一个美好而光明的未来。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格外重视,给孩子买一大堆的复习题,要求孩子参加声乐班、体操课、舞蹈班、绘画班,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个“超级日程”中,孩子的生活中排满了各种学习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停工期”。
家庭心理学家珍娜·泰勒博士表示,父母为教育子女成材,安排一些额外的学习活动,有益子女未来的发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子女负担过重的压力,以免孩子对学习活动感到厌倦或排斥。适当的额外的学习活动会丰富孩子的生活,但是过重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在一些重点学校中,时常有这样一些“病号”:他们总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时常感到头痛,而且有部分人连续几个月都是这样;还有一些学生完全累垮了,直接回家或者被医生建议送到僻静的地方去修养。这些都是因为父母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学习压力,孩子就如同一个被上了弦的发条,如果我们只知道上弦,不让他放松,那么这根弦迟早会由于拧得过紧而被拉断。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严格的会计师,如果在哪一方面你索要的超过他所预备的太多,他就只能减掉其他一些东西来作为补充。如果你遵照他所预备的进行,分量既适当,种类又合适,那么最后你就会获得大致平衡的发展。然而,如果你执意要在某方面不断透支,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做,他便会毫不客气地做出反抗,连你应当拿的,他也会全部收回去。
斯宾塞说得非常形象而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并不像有些父母想象的那样,心智的发展是不需要精力的,如果一个人过度运动肯定会使得思维能力降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心智活动相对就会少一些;如果一个人用脑时间过长,尤其是机械性记忆,身体的机能也就会随之下降,这反过来会造成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甚至导致身体上的多种疾病。
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心智教育,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适当,争取达到平衡,让孩子劳逸结合,多做一些运动和自己喜好的事情,防止过犹不及。
★斯宾塞教育启示★
(1)识别孩子学习过度的讯号。
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对学习活动口头或者非口头上的反应,当你听到孩子总是抱怨:
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都快崩溃了;
总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和习题,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快受不了了,我全身没有一个地方觉得舒服,我是不是病了?
……
另外,孩子还有一些非语言性的表现:
他总是对上学提不起兴趣,整天没精打采的;
他总是对着书本发呆,好像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差,头痛、身体虚弱、没有食欲;
……
这些都是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的表现,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去调整,带他去做做运动,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看看电视,打打球,或者去做个短期旅行,这样都能帮助孩子达到学习和休闲的平衡。
(2)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很多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让孩子来代替实现,比如家长小时候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于是就把这个愿望强加在了孩子身上,为了不让孩子再走自己所谓的错误的路,于是给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压的孩子无法喘息。
每个人都应该有愿望,但是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并且对他寄于过高的期望,不是想让孩子成为画家、艺术家、舞蹈家,就是让孩子以后步入政坛,或者在商界叱咤风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会对孩子平时的要求过高,这些都无形中给了孩子过重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父母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毕竟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更重要的了。
(3)把孩子的额外学习活动减少10%。
按照超级日程生活的孩子,经过5小时课外学习活动后,学习会效果递减,而且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有休闲的时间。父母要在学习后经常带孩子出去散散步,做做游戏,或者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聆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流露出疲惫或者对学习厌烦的情绪时,父母总是对他横加指责:
你才看了3个小时的书,就困成这样,以后肯定没什么出息!
你看你,玩儿的时候精神十足,学习的时候就像个死人一样,怪不得成绩那么差劲!
你太让我失望了,就你这样的,白费我对你的一片期望;
……
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父母越应该做一个聆听者,而不是述说者,父母应该静下心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释放内心的压力,而且通过聆听,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便于父母重新制订孩子的学习计划,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