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一些和善友好的鼓励
和善友好的鼓励是快乐教育的最好办法。
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面对一副冷面孔,更不愿意遭受别人的斥责,相反,大家更容易接受别人的鼓励与赞美,并从中得到勇气,进而将事情做得更好,孩子也是如此,即便父母再爱孩子,如果父母每天教训孩子,他也会对此感到反感。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抱怨:
我很爱我的孩子,他很可爱,但是在学习上总是差点劲儿,真是让我“恨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认为我的教育方法已经很好很超前了,但是他学什么都很慢,也很不专心,越来越让我受不了!”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却不为之所动,倒有了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
是的,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但是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就在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使用一贯的教育的语气,孩子做错了,就大加斥责,孩子做对了,又怕他骄傲,而誓不说出赞美的话,即使父母感到孩子做得很好很对也吝于赞扬。
鼓励和赞美是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教育中少了这一项,那么孩子身上就会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比如任性、懦弱、叛逆等性格。
斯宾塞教育智慧
世界上任何一个孩子在最初的时候,都不会厌恶和反感自己的父母,但是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有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产生讨厌的情绪,还有的孩子竟然和父母反目成仇,最为严重的就是极少数孩子对父母起了杀心。原因何在,问题出在父母身上还是孩子身上呢?
斯宾塞认为: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长期得不到和善、友好的鼓励和正确的教育,他的心中就会产生厌恶和憎恨的情绪,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野蛮引发野蛮,仁爱引发仁爱”。如果孩子能在一种亲昵、和善、友好、充满鼓励的氛围中生活,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而且对于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也十分有利。
和善、友好的鼓励就像阳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得到别人的赞美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每个人心中都有被鼓励、被重视、被肯定的渴望,也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力量,而且总是不自觉地从他人身上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将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当孩子不断得到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孩子就会很容易树立起自信心,注意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优势,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助力的作用。
★斯宾塞教育启示★
(1)鼓励要及时。
当孩子正在做或者已经做完某件有意义、正确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如果一时忘记了,也要想方设法补上。
比如,孩子主动帮妈妈洗碗,妈妈正好碰到一件事需要外出处理,等回家后孩子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可以说:“我的宝贝儿,你昨天真是做得太好了,要不是你帮妈妈洗碗,妈妈就没办法出去办事了,你真是长大了。”
但是,生活中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孩子明明做了好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父母也明明感到很高兴,但由于害怕孩子变得骄傲,不但不鼓励孩子,反而会这样表达对孩子的“鼓励”:
还知道帮助妈妈洗碗呢?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又跟妈妈要钱呢?
你的成绩也就比之前好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相比第一名,你还差得很远,不要得意忘形;
你以后都像今天这么听话就好了,那我就不怕将来会被你气死了;
……
这些话比不鼓励更为伤人,换个角度来看,当别人跟你说这样的话你会怎样想,肯定恨得牙痒痒,事实上,只要鼓励有度,适当鼓励,有根有据地鼓励,孩子的骄傲情绪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勾出来。
(2)鼓励孩子的具体行为。
很多父母懂得鼓励的力量,也总是会及时地鼓励孩子:
宝贝儿,你真是太厉害了,真是个好孩子;
我的宝贝儿真聪明!
你太让妈妈高兴了,真好!
……
可是,这些父母同样烦恼,他们发现一开始这样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挺高兴,时间一久,孩子好像就已经不需要这样鼓励了,因为当他们听到父母这样的话时不仅无动于衷,甚至产生了反感:“好了,不要说了,我知道了。”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父母总是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这样的赞美显得虚假、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词语稀少,不会鼓励出什么新花样。会鼓励孩子的父母总是会鼓励孩子的具体行为:
儿子,刚才你和刘奶奶问好了,多有礼貌啊,爸爸喜欢!
女儿,去公园的时候,你主动把地上的香蕉皮扔进垃圾桶里是对的,以后要坚持哦;
这次考得不错,上次考试犯的错误,这次都改正了呢,很好啊,争取下次考试的时候把这次出现的错误也改正了,你行的!
……
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赞美不但能够让孩子知道他什么地方做得对,要继续发扬,而且他们知道自己得到的鼓励是父母发自真情实意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哪方面的行为做得好,并加以鼓励,但是切忌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3)孩子做对了事才去鼓励。
鼓励不是盲目的鼓励,而是要针对孩子做对的事情进行。如果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害怕孩子的小宇宙承受不了打击,即使孩子做错了也尽说好话,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是非不分,骄横跋扈的性格,家长不妨试一下鼓励式的批评:
又打架了吗?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打架总是不对的,你是个好孩子,爸爸相信下次如果和同学有了矛盾,你不会再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
拿大人的钱是不对的,这是你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暂且不追究你的责任,但是妈妈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信你能做到的;
……
鼓励式的批评不仅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还能让他们为改正错误下定决心,这样的父母才是最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