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7.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要明白怎么教育孩子,首先要清楚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

孩子的学习状态大概有三种:

如果学习让孩子感到痛苦,他们会逃避学习;

如果孩子感到学习令人乏味,他们会应付学习;

如果孩子感到学习快乐,他们会爱上学习。

从学习的结果上来看,孩子无疑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

或许有的父母会质疑:在快乐状态下学习跟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学习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于是他们反驳说:“难道让孩子学习就是让他们玩儿吗?那么把孩子送到学校也是多余的了?这样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家玩儿来的合适。”

这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大部分都是十分严厉,他们自然也像雕塑一样冷峻,或者很远就能听到他们训斥孩子的声音,然而这样教育的结果却很差,即使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父母也会发现孩子根本不快乐。

在快乐状态下学习的孩子学习效果更佳,是因为他们在快乐情绪的影响下,吸收的东西更容易被记忆,更能够积极乐观地去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负担,把学习当成是为父母学的,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快乐的收获。

斯宾塞教育智慧

斯宾塞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斯宾塞和颜悦色地告诉两个小队中的一队孩子说:“我只要一下达命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边去,那里有热闹的婚礼正在举行,说不定你们还能得到好吃的糖果。”

然后,他严肃地告诉另一队孩子说:“你们一定要跑到教堂那边去,越快越好,没有跑到的和落后的我会加以惩罚。”

随着斯宾塞的一声令下,两队孩子都飞快地跑了起来,从起始地点到教堂距离并不远,然而,结果却是:听说教堂有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有很多,并且到达之后,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而另一队孩子很多都掉队了,有的跑到一半就停了下来,随着停下的学生逐渐增多,大家就不再害怕自己遭到惩罚了。

由此可见,第一队孩子之所以跑得如此之快,而且效率很高,是因为他们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当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跑起来就主动而且轻松很多,而另一队孩子把“跑到教堂”当成了一个命令,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尽管有所谓的惩罚,但是效果并不好。

孩子的快乐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大多数是没有任何社会目的和目标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具备“有目标的快乐”,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不是对孩子“严阵以待”,也不是让他一味地无目的地快乐,而是首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孩子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斯宾塞教育启示★

(1)打开孩子的兴趣之门。

人们称爱因斯坦为“天才”,然而他却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兴趣。”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他的天赋和潜能就在哪里。

或许有的父母会说:“我们都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发现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知道玩儿,对一切都没兴趣,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登天还难。”

我们可以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儿非常调皮,有一天,他把6个爆竹绑在一个滑板上点燃,滑板随着爆竹爆炸,“嗖”的一下蹿了出去,街上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巡逻的警察抓住了小男孩,并把他带到了他的妈妈那里。

然而,他的妈妈并没有责怪他,几天后还送给他一件礼物——一架男孩一直渴望得到的天文望远镜,然后妈妈对男孩说:“你拥有了这个,就可以眺望太空了,这样你的火箭就能早日飞上天。”

1969年,随着阿波罗登月,当年的小男孩实践了妈妈对自己的祝愿,他被誉为“火箭之父”,他的名字叫布劳恩。

有教育专家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中之重就是抓住兴趣的本质。试想,如果知识能够变得好玩儿和有趣,那么一定就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发现并呵护孩子的兴趣是父母的天职,父母要避免一次次不经意的训斥抹杀了孩子的兴趣。”

(2)打开孩子的好奇之门。

好奇心预示着孩子的求知欲,孩子有了它就会主动思考,并且想方设法找到答案,好奇心除了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之外,还能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

然而,困扰家长的问题是:孩子不想问,不会问,不愿意问,但一到节骨眼儿上,问题就出现了。比如:

孩子平时功课很好,可一到考试就考不好;

孩子会做了这道题,可是题型稍微一变化,孩子照样做不出来;

孩子平时很爱看书,而且学习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可是一到自己写,就像挤牙膏一样,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

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心,在学习的时候,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记什么,从来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这就是我们平时称的“死学”,孩子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因为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一到运用起来的时候就难了。

专家建议父母们做个“问题父母”,在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是高大不可侵犯的,孩子的一切问题在父母看来不算什么问题,父母的反应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沮丧的心情压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他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父母可以试着让自己变得“矮小”一些,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比如孩子在学习自然课程时候,问问孩子: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呢?人为什么会出汗呢?……这些问题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到书本和老师讲的知识中去寻找答案。

(3)打开孩子的自信之门。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动力来支撑自己,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点成就感。

此时,又有父母说了:“这根本就不管用,我们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天天跟孩子讲‘你真聪明啊’‘你棒极了’,但是我们发现,这对孩子的学习一点作用也没有,他的成绩还是一样的差。”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可以试着在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后和孩子一起玩儿游戏,让孩子当警察,作业中的错误是坏蛋,让孩子自己找出“坏蛋”,让孩子在一声声的欢呼中拥有成就感,作业中的错误也会逐渐减少。

有个女孩英语口语不好,在课堂上读课文的时候总是被同学嘲笑,为此,女孩再也不敢说英语了。为了让女儿找到成就感,一天,女孩的父母对她说:“我们一个英语单词都不认识,今天有老外跟我们讲话,我们一句也听不懂,觉得好丢人啊,你学过英语,要不你教教我们吧。”

结果,女儿听后十分兴奋,每天晚上,女孩都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英语,这个做法不但让孩子的英语说得更加流利,而且女孩变得更加自信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梦想,很多时候他们不会轻易地说出来,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父母要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多一点理解和鼓励,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有了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孩子此后的学习之路会走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