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对自己的取舍感到满意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对自己的取舍感到满意,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它远远超过金钱、财富和地位。
人生有很多岔路口,每个人从小到大都面临着无数的取舍和选择,但是大多数人在取舍之后都会因为结果的不如意而大大影响自己的心境,悔恨和痛苦交织在了一起:
如果当初我那么做,今天就不会是这样一个糟糕的状况了;
我后悔自己当初做了这样的选择,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想我当初就不会放弃了;
……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也经常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
爷爷给了我5块钱让我买吃的,我是买果冻呢,还是买冰淇淋?
老师让投票选班长,我是选乐乐好呢,还是选嘉嘉?
爸爸答应给我买一部动画片的光碟,我是买喜羊羊好呢,还是买樱桃小丸子?
……
同样的,很多孩子做了选择,却事与愿违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难过、后悔:
果冻一点儿也不好吃,要是我当时买冰淇淋就好了;
我选的乐乐,她当上班长后就对我不好了,当初选嘉嘉该多好啊;
樱桃小丸子一点儿也不好看,我怎么没让爸爸买喜羊羊呢?
……
当然,这些想法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总是很在意取舍的结果,那么他们在再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很容易形成优柔寡断、郁郁寡欢的性格。人不会每次的选择都是对的,但重要的是,有的选择只有一次,既然无法从头再来,就应该坦然接受,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让他们对自己的取舍感到满意,即使错了,也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深陷于悔恨中无法自拔。
斯宾塞教育智慧
人的命运是由无数的取舍和选择构成的,不会每次的选择都是对的,日后总有感到后悔的时候,但是斯宾塞却是这样告诉小斯宾塞的,他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假设,生活即是取舍,人生的关键不在于去假设,而是满意于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并且为此不懈努力,而后尽情享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快乐。”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选择,还是放弃?很多情况下,父母都替孩子做了选择,但是斯宾塞却建议家长时常问问孩子:“选择,还是放弃?”这是孩子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一步。孩子养成了自己做选择的习惯之后,当他再面对事情或者问题的时候,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明白选择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选择也就意味着放弃,只有放弃其他的东西,才能成就自己的选择。一个人是否成功或者幸福,并不取决于这个人有多聪明、多富有,而是取决于他是否经历过选择,以及在取舍中得到满足,并且为此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而这个道理,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还小,不太懂事,而不去告诉他们,其实生活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斯宾塞教育启示
(1)让孩子自己取舍。
生活中,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总是帮助孩子做取舍:
孩子觉得黄色的裙子和绿色的裙子都好看,一直不知道买哪条好,父母就说:“买绿色的,这看着多清新啊。”
孩子不知道选谁当班长,父母就说:“乐乐跟你最好吧?选她呀!”
孩子不知道买哪本故事书,父母说:“买白雪公主吧,我从小就看,挺好的。”
孩子参加运动会,犹豫着报拔河还是接力,父母说:“拔河吧,跑步多累呀!”
……
父母总是帮助孩子取舍,当孩子勉强接受之后,效果却没达到他们期望的时候,他们不但会迁怒于父母,而且总觉得自己受制于人,丧失了自己做取舍的本领。
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取舍,即使选错了,他们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毕竟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和他人无关。
(2)给孩子建议和指导。
父母不太放心让孩子自己取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的心智还不健全,无法对未来的结果做出预见,此时,父母不要急着说出自己的选择,而是应该给孩子相应的建议或者指导:
你确定要上二小吗?你的同桌也上那个小学我知道,你的成绩比他还好,所以我们觉得一小比较适合你,而且两个学校很近,放学后你们还可以一起回家,你认为呢?
真的想学舞蹈吗?妈妈觉得你嗓子很好啊,咱们的邻居小方是学舞蹈的,她从小就能劈叉呢,你觉得自己也可以吗?如果你能够吃苦,妈妈支持你学舞蹈;
真的想报名参加接力赛吗?只是爸爸觉得你腿长,爆发力强,更适合报跳高。要不先做个测试,看看你跑得多快,跳得多高,然后做选择好吗?”
……
父母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还会理性地考虑父母的话,进而再三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对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3)别让孩子沉浸在后悔之中。
孩子自己做了取舍,但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孩子有时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此时有些父母开始“幸灾乐祸”:
怎么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后悔了吧?
你真是活该,我当初怎么建议你的,你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以后还敢不敢这么轻易放弃?我不逼你,生活自然会替我教训你;
……
这些话不但不会消除孩子痛苦的感觉,反而会加重悔恨,并且让他感到无地自容,长时间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此时,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告诉他们错了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收获。
(4)给孩子提供取舍的机会。
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给孩子提供取舍的机会,比如妈妈在买衣服的时候,可以问女儿:“宝贝儿,你看妈妈穿这件好还是那件好呢?”;假期一家人出去旅游,爸爸可以问儿子:“儿子,你说去爬山还是去游泳呢?”
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会了取舍,也就学会了选择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