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传统激励:战斗精神之源

光荣传统激励:战斗精神之源

每一支军队从诞生到成长都有一段奋战的历程,这其中可能蕴含着这支军队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也蕴涵着其骄人的战绩和辉煌的战果,这一历程所形成的经久不衰的精神或者叫文化,就是这个军队的传统,也称历史荣誉。而这个传统正是这支军队的战斗精神之源。

历史荣誉是部队建设的结晶,更是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精神力量,虽然是由前辈创造,但一旦以某种特别的形式传承下来,就会对后辈形成激励,使其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美国、俄罗斯都有对海军舰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惯例。驱逐舰的命名多是战功显赫的海军将领,但也有以普通士兵的名字命名的。可以说,每名士兵的背后都有一段在作战和平时训练中牺牲奉献的感人故事。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在钢七连光荣连史的激励下,许三多坚持做下了300多个单杠空翻,伍六一不顾伤病挑战生理极限参加军事比武,拼死捍卫钢七连的荣誉。

我军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支部队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如红军师、红军团、抗洪抢险模范团、硬骨头六连、坚守英雄连、攻坚英雄连、尖刀七连、临汾旅、朱德警卫团、百将团、尊干爱兵模范连、王杰班、群众工作模范团、洛阳英雄连、夜袭长胜连、勇猛顽强英雄连、尖刀英雄连、老山英雄团、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杨根思连及塔山守备英雄团、塔山英雄团……可以说数不胜数!我军这些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在培育官兵战斗精神过程中,都注重用历史荣誉进行熏陶、滋养、引导与激励。这种传承特点,反映出一支部队光荣历史和精神的延续,激励一代代官兵不断去传承并发扬和光大。实践证明,历史荣誉多的连队,往往作风建设水平较高,官兵精神风貌较好,战斗力较强。如被称为“铁军”的某红军师、“老山英雄团”等,在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中,这些英雄团队的官兵们,以团结协作、连续作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作风,赢得了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彰显了历史荣誉对培养官兵战斗精神的重要作用。

历史荣誉能够激励官兵斗志。一支部队富有特色的历史荣誉也是数代军人继承、发扬和捍卫的价值集成,是珍贵的精神品质载体。官兵在有历史荣誉的部队中战斗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会使他们自发产生维护荣誉的使命感,进而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例如,“塔山守备英雄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三保本溪、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全团官兵浴血奋战6昼夜,创造了“模范的英雄顽强的防御战”范例,铸造了“服从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1998年抗洪救灾,该团官兵突破体能极限完成了许多急难险重任务,涌现出李向群这样的英模人物;在2008年年初抗击冰雪灾害任务中,该团官兵再次展现出过硬的战斗精神,出色完成了任务,这正是官兵对“塔山精神”的认可和捍卫。

历史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是保证单兵价值认同一致、奋斗目标一致的纽带。在一个有历史荣誉的部队,新兵一入伍就会将个人的作为与部队的英雄业绩联系起来,迅速融入积极上进的团队氛围,尽力为集体增光添彩。1964年,一个普通的连队因“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命名为“硬骨头六连”。1984年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硬骨头六连”英勇顽强,一往无前,再立新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2008年年初抗击雪灾,“硬骨头精神”再次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执行罗霄山脉抢修江西电网任务中,短短3天攻坚克难又创奇迹。

美、俄、英等西方国家军队,为培养本国军人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作战品质,在军校中普遍建有荣誉博物馆和战争纪念馆,军史战史课、现代人文课在军事教学中也占有很大比重。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为“荣誉、责任、国家”,校园里的建筑多以著名将领的名字来命名,如华盛顿大楼、塞耶大楼等,英雄的塑像和纪念碑也随处可见,在这些地方学员被绝对禁止打闹或是吹口哨。

我军每支军队都有着光荣的历史荣誉,是绝好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建立军史馆、荣誉室,挂英模画像等方式,大力营造军营浓厚的历史荣誉氛围,加强宣导性的历史荣誉展示;还可构筑象征性的精神传承载体,如旗帜、徽章、战歌、语训等;也应抓好经常性的光荣传统教育,要结合新形势发展和各项任务及时开展,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承接性,使官兵生活在荣誉中并自觉维护历史荣誉。当前,我军的军营荣誉氛围营造已经初见成效,如南京军区某摩步旅是著名的“王克勤运动”和“郭兴福教学法”的发源地,英模荣誉与先进典型个人、群体比较多。近年来,他们不断整合传统教育资源,坚持把建设荣誉军营纳入部队科学发展的轨道,如把营造军营荣誉氛围和营院基本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了劲旅园、士兵休闲广场和室外军史广场,为28个有集体记功历史的营连设计制作了标示记功次数的荣誉牌,为6个荣誉连队制作了荣誉雕塑,征集设计了充分体现单位传统特色和历史荣誉的“营魂”“连魂”格言等,营造浓厚荣誉军营氛围,感染和激励官兵,有效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