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奠基军人素质
军人强健的体魄是进行战争的基础,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军人的身体素质对打赢战争显得特别重要。而军人强健的体质来源于什么呢?重要来源之一当然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了。军营中的体育运动就是军事体育。军事体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力量与技巧共显的军营体育文化,即既有强健的体魄,又能掌握“十八般兵器”。在当今时代,军事体育仍是强身健体、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具有凝聚精神、休闲娱乐等功效。
古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亚述人具有尚武风气,曾训练出机动迅速、进攻威力强大的军队,在对外扩张中以残暴著称。军事训练内容也都是以身体训练为主,人们练习使用弓箭、短棍、斧、矛、飞镖、剑、匕首以及驾车、骑马等技能,使力量训练与操纵兵器的技巧训练较为完善地结合起来,体育活动被赋予了完全的军事意义。还在古巴比伦时期,这里就有为祭祀太阳神墨杜克而举行的祭祀竞技,竞技的内容是赛跑,胜利者有抓住马缰绳把国王迎下车的荣誉。摔跤、战车赛、击球、拳击、击剑战斗演习和舞蹈也是常见的体育活动,也都具有强烈的军事体育色彩。
在我国,军营体育文化起源也比较早,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写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韩非子》记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执干戚舞是训练战士用的一种舞蹈,也是军事体育项目的雏形之一。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可见,当时军事体育已经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当时学校的课程内容中,射、御等基本的作战技能是必修的。《礼记·月令》上说,每年初冬,“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校阅军队,开展竞技活动以选拔军事人才。两晋南北朝,由于战乱的影响,军事训练备受重视,兵械技术训练程式化,并产生了配以图谱的《马射谱》及《骑马都格》等专门书籍。西周时出现了由奴隶主组成的职业军队,这些奴隶主接受的是文武合一的教育,其内容包括“三德、三行、六艺、六仪”。从秦汉开始,蹴鞠成为练兵手段之一,成为身体训练的重要形式。汉武帝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这种思想的形成,也造成了军事训练项目逐渐从军事中分离出来朝竞技、表演方向发展。“田忌赛马”不以进退周旋必中规矩的“五御”为务,而以竞赛速度为赌;“赵王校剑”弃审金鼓,辨旌旗之校阅而不取,专以呈技决斗为欢,杀伐决斗的技艺,被转化为娱乐助兴的表演手段。特别是“角抵戏”的产生,包容了像角力、举鼎、击剑、射箭、投石、越距等有关军队身体训练形式与军事技巧。唐代创立了武举制,按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举重七项进行考察,把对军队干部的选练纳入科举的轨道。唐代也十分注重军事体育,唐太宗明确指出,“兵士唯习弓马”是其正业。宋代创立了武学,学生须经严格的身体考核和技术考核方能入校。明清时期,一部分武艺从军事活动中迅速分化出来,在民间发展成风格各异且种类繁多的拳械套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体系,一些练兵的手段,如射戏、角抵、冰嬉、水戏等也成为娱乐性运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军事体育文化。
我军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有了军营体育文化。1931年6月,红军攻克福建崇安,在崇安修建了一个广场,以“红场”命名。“红场”修建有跑道、球场和观礼台等。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了一块相对稳定的休养生息之地。1931年至1933年,红军在“红场”举行各种比赛10余次。1932年5月4日,红军在闽西汀州举行了一次篮球运动会。5月30日至6月1日,在汀州举行福建少年先锋队军事体育大会。军事体育大会进行了3天,大会举行了检阅,朱德亲自担任检阅总指挥。1933年6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决定,从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在“八一”前后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全军赤色体育运动大会。中革军委将组织运动会的任务交给了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聂荣臻提出因陋就简办运动会的方针。第一军团政治部在腾田新修了一个运动场,占地约10亩。运动场里修建了主席台、指挥台和一个剧台。运动场四周修建了防空洞、运动员休息室、救护室等。运动大会安排的体育项目主要有田径类(100米、500米赛跑,跳高,跳远,撑竿跳)和球类(乒乓球、篮球、足球);此外,另修建了一个田径场、篮球场和足球场。可见那时候我军军营文化生活虽说简单,但也具有相当规模。而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5日举行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增加了列队、刺杀、马术、投弹、越障碍、跨壕沟、钻火圈、救伤员等具有军事特色的项目。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中体育运动开展最好的是贺龙师长和关向应政委领导的一二〇师。贺龙历来主张把体育运动看成是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二〇师主要开展的军事体育项目有投弹、射击、刺杀、越障碍和器械体操,被称为“练兵五大技术”,不但广泛开展,而且被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除此之外,还开展球类、田径、体操、举石担、石锁等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体育运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其时,在总政治部发出的“大力开展部队体育运动”的号召下,在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鼓舞下,首届解放军体育运动会于1952年8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运动会的男女运动员共1800多名,其中包括战士、中下级干部甚至师级以上干部。运动会共进行了军事、田径、游泳、体操等44个项目的比赛和航空、马术、摩托车、团体操等42个项目的表演。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建军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体育盛会。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军营体育文化建设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军营体育文化也不断走向规范化,由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竞技运动和健身娱乐三大支柱构成。军事体育训练和军事体育竞技运动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如武装越野、400米障碍、游泳和武装泅渡等既是军事体育训练,又是竞技运动。健身娱乐如各种走、跑步、太极拳、武术、骑自行车、划船、滑冰、舞蹈、各种徒手的和带器械的体操练习及球类活动等。这些训练和运动对于增强官兵体质、提高官兵身心健康水平及部队军事能力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军营体育文化的发展。英国国防部对军队体育十分重视,并把军队体育纳入了法制轨道。比如,新兵入伍,先要进行3个月的体能训练,之后,根据体能状况确定他们能否服役和到什么岗位上服役。还有营区建设,必须与体育设施相配套,规定多少人数的营区就要修建几块什么样的场地,像100~150人的营区就要分别修建网球、壁球、足球和篮球场地各一块。在法国,军队体育有着更悠久的历史。1803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回来后,在总结战争教训时做出了创办军队体校的决定。他认为,军队必须是一个由强健的人组成的群体,这样的军队才能经受住饥饿、疲劳的折磨,才有能力战胜对手。这是拿破仑创办军队体校的直接动因。拿破仑要借助体育使军队变得更强大。因此,现在法国的三军体校都悬挂着拿破仑的巨大画像。意大利对军队体育也很重视,对军队体育的投入也相当大,不足30万人的意大利军队拥有3000人的体工队,几十个体育中心。全军9大单位都有体工队和体育中心。1999年8月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意大利军队就派出了由360人组成的代表团,代表国家和军队参与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德军联邦军体学校拥有一流的体育器材和设备,而且还配备有高科技装备的体育运动医疗中心。有744名运动员在接受训练,学员可以利用达到奥运会比赛标准的游泳池进行模拟实战训练,能在配备齐全的健身房进行体能强化训练。在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上,德国队获得29枚奖牌,其中军人运动员拿到了其中的19枚,占到66%;11枚金牌当中,军人运动员更是获得了其中的9枚。美军拥有完善的体育锻炼设施,军营中一般都有台球、网球、垒球、篮球、排球、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馆、游乐场等场馆,供军人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美军对体育锻炼有专门的规定,要求军人每周必须有不少于3次的身体锻炼,每次锻炼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对军人锻炼的情况要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军人的耐力、心肺功能等,并把身体考核的情况列入档案,作为衡量军人素质的条件之一。
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军事体育文化的发展,法国、比利时、丹麦、卢森堡、荷兰5国发起组成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CISM),于1948年2月28日在法国尼斯正式组建,该组织的宗旨主要是促进各成员国军队之间的友谊和体育运动的发展。60多年来,它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军事体育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理事会只有50多个会员,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加入了该组织,即使没有加入的也是观察成员国。该理事会每年组织数十次世界性或地区性的活动,包括比赛、会议、学术活动(训练班、体育科学讨论会等)。随着会员国的不断增加,理事会每年举办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也逐年变得频繁起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除了每四年举办一次综合性体育赛事——世界军人运动会外,每年还举办有军事五项、现代五项、航海五项、航空五项、跳伞、定向越野、滑雪、射击、田径、划船、越野、自行车、赛马、游泳、网球、滑翔、举重、击剑、拳击、柔道、摔跤、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雪橇等20多个规模不等的单项比赛。
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军于1979年正式加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从此成为该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和各项锦标赛的生力军。自1995年首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行以来,我军代表团每届都参加比赛,并始终保持在金牌榜前三名的成绩。2007年在第四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我军体育代表团摘得了38枚金牌,22枚银牌,13枚铜牌,取得了金牌总数名列第二位的优异成绩。
发展军营体育文化对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增强军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坚强的体质是战斗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体格强健、体形健美、姿态端庄,是对一个合格军人的要求;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是军人在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诸军兵种合同训练,协同作战,对军人的体能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军体训练中的田径、体操、越野爬山、通过障碍、擒拿格斗、武装泅渡等项目,能有效地提高军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培养军人具备现代战争环境所需要的适应能力。二是对于提高军人军事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军体训练和军事技术、战术训练有密切的联系,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可以依赖军体训练去获得。战术训练中的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能力也必须通过军体训练去增强。同时,许多军事体育训练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军事技能,能直接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如通过障碍就是模拟在战场上克服各种障碍的军事技能。格斗训练是军人掌握与敌直接搏斗的一种军事技能,也是培养敢于近战、不怕流血牺牲精神的有效手段。越野、攀登、武装泅渡更是行军作战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三是对于活跃部队文化生活、促进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大官兵在紧张训练之余,需要有健康愉快、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军营体育文化就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技术的高难性与惊险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的默契性和易于接受的朴素性,吸引着官兵,使它成为军人度过余暇的一种积极手段,成为部队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军营体育文化对调剂单调的军营生活,满足军人的精神需要,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