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连队成建制投降:美军种族歧视之祸

黑人连队成建制投降:美军种族歧视之祸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有一支美军连队成建制地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投降,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支向外国军队投降的整编连队,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支向志愿军集体投降的美军建制连。他们为什么会成建制投降呢?原因竟是这支连队是黑人连队!他们在美军中因为是黑人而备受歧视。

在朝鲜战场上集体投降的这支队伍是美军第二十五步兵师第二十四团C连,该连队90%以上士兵是黑人。二十四团别号“金龙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在19世纪70~80年代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二十四团的勇敢作风备受称赞。二十四团对中国并不陌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该团就自称首先攻入北京。50年后的朝鲜战场,它又和中国人遭遇,而此时情境已经大为不同。一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勇猛顽强,而美军的多次失败令其官兵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当时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严重,黑人士兵在美军中也低人一等,辛苦送命的事往往让他们冲在前面,荣誉奖励却很少得。黑人士兵对此非常不满。因此,二十四团消极情绪相对较浓。自投入朝鲜战场后,该团经常有士兵开小差。在扼守醴泉及尚州时,二十四团闻风而溃,甚至将枪炮辎重遗弃在阵地上,所以二十四团有个外号叫“逃窜”。白人士兵还专门编了个“逃窜舞蹈”的小调:中国人的迫击炮轰轰叫,二十四团的老爷们撒脚跑。

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打响。25日,志愿军三十九军以猛虎下山之势,向云山以南九洞地区的美军第二十五师发起进攻,将美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四团分割成三段。经过一夜激战,美军伤亡过半。在夜间攻击中,志愿军与二十四团C连遭遇,随即展开猛攻。C连仓皇逃入九龙江边的一个凹形树林中。为了突围,C连组织了两次反扑,企图夺回由志愿军占领的小高地,但都被打了回去。

天亮后,志愿军侦察员发现被围美军多是黑人,且个个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指导员周凤鸣判断敌人已经发生动摇,于是决定在阵前喊话,瓦解敌人。会讲英语的两名志愿军战士向敌军不断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喊着喊着,忽然看见美军阵地有两个黑人士兵举着一面白旗战战兢兢地走过来。敌人投降了。四班班长董永和站起来迎过去。结果刚走两步,敌人阵地里突然打出一梭子弹,董永和应声倒地。与此同时,敌人以一个排的兵力隐蔽地向志愿军左翼逼近,企图攻占该处高地。然而,在我军手榴弹的轰炸下,这伙敌人不得不狼狈逃回。至此,黑人连已经四面楚歌,走投无路。

志愿军战士仍不失时机地喊话:被压迫的黑人兄弟们,你们在美国社会中是受种族歧视的,在美国军队中你们仍然受种族歧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政策,是对白人和黑人俘虏同等待遇。黑人兄弟们,你们不要继续为华尔街的老板们卖命当炮灰了,赶快投降吧!

又过了一会儿,树林里走出一个高个子黑人,举着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个做投降状的美国士兵。通过翻译,志愿军得知此人是黑人连的连长斯坦福,并说刚才诈降的原因是白人士兵反对投降。在斯坦福的命令下,黑人连其他士兵纷纷走出树林,向志愿军投降。

斯坦福之所以决定投降,是因为之前他曾看到过志愿军优待俘虏的传单,听说过志愿军给美军受伤战俘包扎伤口,还给他们饼干。斯坦福明白,只有做志愿军的俘虏,才能使全连官兵保住性命,将来回国与家人团聚。但在投降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让黑人战俘们胆战心惊的意外之事。

黑人连走出树林后,志愿军开始清点被俘人员,没收其武器。由于一个美军士兵过于紧张,枪支走火,一名志愿军战士当场被击倒在地。这一枪使所有的人都怔住了,一时不知怎么办好,俘虏们更是紧张万分。他们意识到,这一枪可能会让他们全体毁灭。出人意料的是,志愿军并没有责罚他们,反而尽量稳定他们的情绪,上去与他们握手,并给伤员包扎。这一大度行为赢得了黑人士兵的信任。他们感动得或热泪盈眶,或大声叫喊,或跪在地上拼命祈祷。

至此,战斗全部结束,人民志愿军仅以伤亡一人的代价,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俘敌115人,毙伤敌人33人。当该连投降的消息传到美国军方时,军方高层震惊不已。3个月后,根据美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基恩少将的建议,经美国国防部长批准,美军宣布了一项改编计划:解散黑人步兵二十四团。从此,美军开始实行黑人和白人混编体制。

被俘初期,这些战俘被安置在前线临时战俘收容所。随着前线部队连续作战,战场上的俘虏越来越多,管理愈加不方便。因此,志愿军决定把这些俘虏转移到后方的碧潼战俘营。碧潼战俘营距离前线约500公里,再加上天寒地冻,路上还常常遭到美军飞机不分青红皂白的滥炸,战俘们难免会恐惧与疲惫。一路上多亏负责押送的志愿军战士的劝解与照顾,他们才平安到达碧潼。当押送的战士要返回前线时,俘虏们紧紧握着战士们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碧潼战俘营地处鸭绿江边,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十分秀丽。警卫只在营区外与外界相通的路口设立岗哨,战俘营里没有看守楼、堑壕和电网,也没有荷枪实弹的巡逻士兵,再加上志愿军处处为战俘着想,使得这里根本不像一个关押战俘的地方,倒像一个学校。对于C连的战俘们来说,这里是一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世界,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压迫,最重要的是没有种族隔离。他们在美国国内备受种族歧视之苦,为摆脱困境参军赴朝作战,却仍摆脱不了种族歧视的梦魇。

一个叫霍尔的士兵说,也就是从这时起,他第一次认识了中国人民。以后经历的一件件事情,使他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伟大的人民……下面就是这位美国黑人士兵发自内心的声音:

中国志愿军一直对我们俘虏很客气,称呼我们“先生”,但在我的内心里,却不仅仅把他们看作热情的朋友,而且看作战斗的同志。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他们才是最理解我们黑人痛苦的人。也正是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作为人来看待,被作为同志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动物来看待……我的一生都充满屈辱和苦难。我认为,我最大的罪过就是生为美国的黑人。我的肤色就是我一切不幸的根源……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唯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有一次,母亲给我送来一件新上衣。她刚一离开,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脱掉,换上破的。当时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搂着我流下了眼泪。别人把他拉开,围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来成了聋子。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来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工人,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为了进饭店和咖啡馆,我受到不少侮辱和打骂。渐渐我学乖了,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离开。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和一个白人坐在一起。他命令我离开,我就向旁边让开身子。那个白人竟愤怒地说:“我已经说过,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个离开!”我忍耐着又向旁边让了让。这时那个白人就站起来,一脚把我从椅子上踢下来,其他白人哈哈大笑。侮辱像无数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我的头像要裂开似的,我的整个身子也像要立刻爆炸一样。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我被辞退了。后来我又去当农业工人。在那里,我跟白人干同样的活,但是却不能和白人一起在屋子里吃饭,白人对待我完全像对待一个动物。不久,我又失业了。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的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有一次我和一个白人比赛,比赛之前,一个人塞给我100元钱,叫我输给那个白人,否则就要杀死我。这是我有生以来挨的最重的一次痛打,我因此卧床半月之久。我结了婚,但是我无法养活我的妻儿。我勉强能够起床,就又去参加拳击,以便挣些零钱。钱是那样的少,我把买来的东西给老婆孩子吃了,自己和饥饿做斗争,有时一天一餐,有时数日一餐。这一切,我都是瞒着他们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参加了军队……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黑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使我饱尝了屈辱、悲伤、失望和痛苦。它使我不止一次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我要如此受苦?为什么有些人如此贫困而有些人又如此富有?为什么人的肤色就是一种耻辱?世界上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我没有得到答案。我想,人类也许从来就是如此,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是不存在的。但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真理。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呢?是有的。这就是在中国,在志愿军这里。也唯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世界……当然,坦白地说,在我被俘之后,我首先注意观察的,就是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也歧视黑人。从志愿军的行动、言谈甚至眼神,我都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确实,志愿军对我们黑人是真诚的,同情的,并且是热爱的。像我们国家那种可诅咒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每当白人对我们不礼貌的时候,每当他们拒绝和我们一起游戏,拒绝和我们在一个火盆烤火的时候,志愿军总是耐心地、善意地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白人,说服他们。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之间的万丈高墙,才逐渐拆除;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像一粒健康的种子,通过中国志愿军的手,很快地发芽成长起来。也许这些在志愿军看来都不过是些小事,但它们对我们来说却是无限珍贵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的不幸的黑人兄弟的一生中,都是第一次过上人的生活。

我还想谈一件令我十分感动的事。去年夏天,一个黑人伙伴到河里游泳发生了危险。这时候,俘虏营里的一位体质单薄的教员,立刻跳到河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游到激流中去救他,终于把他救了上来。当我们看到教员那单薄的身子,所有在场的黑人都哭了。要知道,在美国,谁也不会在乎一个黑人死掉。而在这里,教员却把一个黑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所以我说,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完全有根据的,是真正能够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改变黑人不幸命运的。在俘虏营里,我还认真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我认为只有这些才是黑人取得彻底解放的武器。我还认为,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卓越和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会取得彻底胜利的。我今生的志愿,就是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个忠实同志,为无产阶级和黑人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以上这个黑人士兵的心声充满了对志愿军的感谢之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他在美国军队里所处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在这样一个充满歧视和压迫的军队里,对于黑人而言是没有和谐可言的,有时候连人的尊严都没有,他们怎么能为这样的军队卖命呢?这样的部队还怎么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于是他们选择了投降,选择了新生。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碧潼战俘营的美军战俘陆续被遣返。由于政治上没有歧视,黑人战俘们心情舒畅,加上伙食良好,所以到停战时,他们个个长胖不少,精神抖擞。在俘虏营期间,他们很多人与中国人民产生了友情。黑人连副连长杜尔夫表示:“你们对我们的宽待非一般言语所能表达出来。事实使我相信你们是对的。”在遣返回国时,这些战俘恋恋不舍,有些人甚至决定留下来并要求到中国去。在经过多次劝说之后,他们才最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