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礼仪:世界通用的礼节
在所有的军种中,海军是礼仪最多的军种。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挂满旗、满灯、升挂国旗、设仪仗队和军乐队、舰员分区列队、鸣笛、鸣放礼炮、海上阅兵,等等。目前,虽然世界各国海军的礼仪在等级划分、规模及执行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其表现形式是基本一致的。
满旗。满旗是海军舰艇白天按规定悬挂国旗、军旗,并由舰舷通过桅杆连接到舰艉挂满通信旗的仪式,用于迎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和来访的外国军舰;遇重大节日,出国访问停泊于外国港口时亦是此礼仪。通信旗的排列是两方一尖,燕尾旗可作方旗用,不过不得悬挂与各国国旗图案相同的通信旗以及用于表示战斗、防核、防化、防空警报的单旗。通常在早晨8时升满旗,日落时降满旗。如果舰艇航行时遇雨天大风或担负战斗值班时,不挂满旗,而挂代满旗,即航行时悬挂桅顶旗,停泊时悬挂桅顶旗和舰艏旗。
满灯。满灯是海军舰艇在夜间按规定沿满旗位置并围绕舰舷和上层建筑的轮廓挂满彩灯的仪式,用于迎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举行隆重庆祝活动。通常在日落后挂满灯,夜晚12时关闭。出于安全原因,油船不挂满灯。当舰艇航行、担负值班或在雨天大风时,不悬挂满灯。
升挂国旗。军舰悬挂本国国旗,表示国家的尊严,同时表明军舰的国籍。当其他国家元首登舰时,要在前桅横桁上悬挂该国的国旗,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欢迎。军舰停靠外国港口时,悬挂港口国国旗,表示对这个国家领土的尊重和人民的友好。
隆重升旗。隆重升旗是停泊的舰艇在规定的节日和逢重大事件时举行的一种盛大庄重的仪式。隆重升旗是指在列队升旗的同时,升挂满旗、桅顶旗和舰舷旗。中国海军规定,在国家法定的节日和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授旗和命名典礼、舰艇海上阅兵时,举行隆重升旗仪式。
海军陆上单位或停泊在港内的舰艇每日8时都要举行升旗典礼,日落时要举行降旗典礼。在7时55分和日落前5分钟吹降旗预备号(有号兵的军舰或单位)或播放号音;如都没有则由当值帆缆士官吹口笛并广播准备升(降)旗,信号士官悬挂准备旗于横桁上,8时整吹立正号;没有号兵或不播放号音的单位广播立正,或由当值信号士官用哨子吹一长声同时落下准备旗,并将国旗轻快地升至旗杆顶。
舰艇仪仗礼节。舰艇仪仗礼节一般在举行盛大典礼或者迎接外宾举行隆重礼节仪式时实施。仪仗可以由政府举行,也可以由政府授权的部门举行。不论何种规格的仪仗,都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习惯和文化传统,反映一个国家军队的素质、纪律与文明,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的工艺程度。仪仗的作用在于表现礼仪,外事活动规模的大小与规格的高低,反映了两国、两军关系的友好程度。海军舰艇仪仗队是为迎送首长和外宾登舰参观而特设的。由于受舰艇空间的限制,舰艇仪仗队通常由13人组成,其中军官一人,担任仪仗队队长。中国海军规定,执行三级以上礼仪时,舰艇或陆勤部队设仪仗队。舰上仪仗队由军官1人和水兵12人或24人组成。陆勤仪仗队则由60至120人组成。仪仗队队长佩带手枪,仪仗队队员持自动步枪或半自动步枪。执行任务时,仪仗队队员应着制式军服,穿皮鞋,戴白手套,扎制式腰带。舰艇仪仗队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因此,仪仗队队员应挑选思想好、纪律严、能吃苦,并且五官端正、素质过硬、举止庄重、身体条件好的士兵担任。舰艇军乐队通常由8至12人组成。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一般要参加港口欢迎仪式,两国海军军乐队会进行联谊演奏、专场演出以及军乐行进演奏等。因此,军乐队人数要尽量多一些,以便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分区列队。分区列队是舰员在舰上列队的一种形式,用于迎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海上阅兵,检阅舰艇,访问外国港口进出港时以及其他有关场合。分区列队时,舰员面向舷外,根据需要可两舷分区列队,也可在一舷分区列队。我国海军规定,舰艇执行3级以上礼仪时,全体舰员分区列队。在每层甲板上,军官、士官均站在舰舷方向。
海军礼炮。礼炮礼节在国际交往中,是表示欢迎、庆祝、致敬、哀悼或答谢的隆重海军礼仪。据有关资料记载,海军礼炮起源于英国。16世纪,舰船使用前膛炮,弹药从炮口装填,发射后不能立即进行连续发射。当时,英国海军舰船驶入他国海域或在海上与他国舰船相遇,为向对方表示友好,将炮膛内的炮弹放光,对方的海岸炮和舰船也同样将炮膛内的炮弹放光,表示回报。尔后,以鸣炮示敬的形式,逐渐成为国际海军舰艇相互致敬和友好的礼节仪式。当时英国最大的军舰装有21门大炮,海军司令登舰时21门炮齐放,以后鸣放礼炮21响即成为海军的最高礼节。海军对礼炮是很讲究的,舰上有专门的礼炮位置,左右舷各一座。礼炮有37毫米、45毫米和47毫米口径的,最大的还有100毫米的,但一般口径都不大。礼炮通常在重大节日、庆典、殡葬和举行其他隆重礼仪场合时鸣放,有国家礼炮、个人礼炮、殡葬礼炮和庆典礼炮之分。有的国家海军还鸣放皇室礼炮。按照国际惯例,个人礼炮的规格将视与访问有关的职务最高人员的级别而定。我国海军鸣放个人礼炮的等级为:向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致敬为21响;向国防部长、海军司令、海军元帅或者职(衔)级与之相当的官员致敬为19响;向海军上将、舰队司令或者职(衔)级与之相当的海军官员致敬为17响;向海军中将、海军基地司令或者职(衔)级与之相当的海军官员致敬为15响;向海军少将、海军支队(水警区)司令或者职(衔)级与之相当的海军官员致敬为13响;向悬挂海军代将旗帜的军官或者职(衔)级与之相当的海军官员致敬为11响。鸣放礼炮时,每响礼炮的间隔时间为5至7秒。双方鸣放个人礼炮的规格不同时,必须事先商定。
同时,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情况不鸣放礼炮:接受个人礼炮致敬的官员,谢绝鸣放礼炮(但需事先通知对方);遇有他国节日,该国谢绝鸣放;其他特殊原因。日落后至日出前一般不鸣放礼炮,但对国家元首的致敬礼炮,答谢他国军舰鸣放致敬礼炮,不受此限制。鸣放个人礼炮时,当在场还有该国别的官员,其职衔相当或高于接受礼炮致敬者时,不向其鸣放个人礼炮致敬。另外,英国海军规定:星期日10时30分至13时期间,在军港内或进港的军舰不鸣礼炮。如需鸣放时,则延迟实施。礼炮炮弹不是装炸药的实弹,而是装有黑色火药的礼炮专用弹。
鸣笛。鸣笛是海军特有的礼仪。中国海军规定:鸣笛一长声,表示立正或敬礼,两短声表示稍息或礼毕。这种礼节通常用于迎接各级首长和外宾。当他们踏上舷梯或跳板时,更位长鸣笛一长声,列队舰员立正;进入舱内后,更位长鸣笛两短声,列队舰员跨立。当两艘舰艇航行中相遇时,一般也要使用鸣笛这一礼节。舰艇相遇时执行礼节的程序是:当两舰舰艏对齐或者追越舰的舰艏与被追越舰的舰艉对齐时,敬礼舰先鸣笛一长声表示敬礼,受礼舰鸣笛一长声表示还礼,随即再鸣笛两短声表示礼毕,敬礼舰接着鸣笛两短声表示礼节结束。甲板上的舰员听到一长声笛音时,应当面向通过的舰艇敬礼,军官行举手礼,其他舰员行注目礼。
舰艇礼仪。按照国际惯例,在公海上航行的不同国籍的舰船相遇,应当实施一定的礼节,以示友好、尊敬和礼貌。当我国海军舰艇与外国舰艇在公海上相遇时,凡属于被我国政府所承认的国家海军舰艇或非敌对国家的海军舰艇,为了表示友好和礼貌,通常应执行舰艇之间的礼节。以上讲的鸣笛就是舰艇礼仪的一种。舰艇之间及舰艇与其他船只之间的礼节,通常应在日出后至日落前或者升旗后至降旗前实施。如果遇有大风浪或能见度不高时,通过狭窄水道或在港内移动泊位时,正在进行战斗操演或备战备航时,以及两舰相遇横向距离超过2链时,均免予实施礼节。按照国际惯例,当商船与军舰相遇时,为了表示对军舰的敬意,通常将悬挂的国旗从船的桅杆顶上降下三分之一表示敬礼,这时,舰艇应当将军旗徐徐降至距旗杆顶端三分之一处表示还礼,然后再将军旗升至旗杆顶端表示礼毕。舰艇之间执行礼节应按照规定进行。一是以舰艇构成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当舰艇之间构成指挥隶属关系时,被指挥舰应当向指挥舰敬礼。二是以舰艇的相互等级为标准。海军舰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不同的权限。当等级低的舰艇遇到等级高的舰艇时,等级低的舰艇应当向等级高的舰艇敬礼。当舰艇等级相同时,应当相互主动敬礼。三是以乘坐舰艇的最高指挥员为标准。舰艇应当向乘有上级首长或者职(衔)级高于乘坐本舰首长的舰艇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