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核心价值观:精神的支柱
大家对抗美援朝战争可能都不陌生,那是一场敌人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战争,但战争的结局是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板门店签订了其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打赢的停战协定。那么,中国军人是怎么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用低劣装备打败装备精良的美帝国主义的?其中,精神的作用不可低估。正如一位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军官说,当他们看到志愿军战士穿着草鞋甚至光着脚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冲锋的时候,美国大兵的战斗意志就垮了。这是一种无畏的、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一般来说,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的观点、总的看法。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同时反过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简单地说,我们认为某个事物“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等,都是价值观的反映。价值观人人都有,但它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高尚与庸俗之别。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就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是立身做人、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对于政党、国家、民族、军队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精神旗帜,是最高的思想认同,是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军事文化底蕴,自古就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武德观念,像我国古代倡导的忠、勇、仁、智、信、严等传统武德,实质上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并激励着一代代官兵为人民的安康、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为世界的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永垂不朽的历史篇章。
红军时期,我军作为一支由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汇集而成的军队,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根据地的创建中各自发展,却能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团结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带领广大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打游击,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谱写了长征这样豪壮的光辉篇章。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凭着对党的忠诚,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红军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赢得了长征的最终胜利。红军将士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完成了一次远征,书写了一段历史,赢得了一个时代。
在转战陕北期间,我军是小米加步枪,敌人是飞机加大炮,我军却创造了以2万兵力抵御敌23万大军的战争奇迹,靠的就是人民的力量、党的智慧和无人能敌的战斗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我军不畏外敌,勇于战斗,谱写了光辉的历史。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面对美帝国主义,我军“机智抗敌、横扫千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断经受严峻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保卫祖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支援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军确立了“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它指引着我军粉碎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多次侵略扩张,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指引着我军战胜艰险,创造奇迹。当年我军某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驻守西藏,风雪高原20年,在当时物资供应极端匮乏、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艰苦条件下,全体官兵战严寒、抗缺氧、住帐篷、吃干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气候多么恶劣,都始终矢志不渝地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斗争多么残酷,都始终对党无比忠诚,一切听党指挥。正是靠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战胜了千难万险,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创造了“老西藏精神”,提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时任军长的张国华同志在听到官兵提出的战斗口号后,向党中央写了报告,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上批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确立的“四信”“四爱”“三讲”,制定的“军人职业道德”,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丰富了我军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领我军加速推进现代化,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追求,充分彰显了我军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军队建设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统一,从而形成了我军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撑和引领着我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革命军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这种价值观,这是摆在我军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五个方面,传承了我国优秀灿烂的历史文明,吸取了我党我军创立以来各个时期形成的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精华,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当代革命军人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队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铸魂工程,必须长期抓,反复抓。围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落到实处。
其实,不光是中国军队有核心价值观,世界各国军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美陆军将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责任、尊敬、奉献、荣誉、正直、勇气”七条;美海军核心价值观为“荣誉、勇气、奉献”,同时宣扬“海军是海洋的主人”,是“海洋中的利刃”;美空军宣扬“正直、进取、忠诚、坚毅、无畏和奉献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务至上、事事争优”的价值理念,把“诚实与正直第一、先公后私、工作优异”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美海军陆战队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荣誉、勇气、责任”。西点军校则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学员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英军宣扬“效忠国家”的价值观念,其精神内涵是无条件承担义务、自我牺牲和相互信任。英军规定:无私的个人承诺是军事服务的基础。你必须随时随地地准备听从召唤,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意味着你必须将军队和团队的使命置于你个人利益之上……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完成你的任务,无论有多么危险和艰难。英军核心价值观的另一表述是“忠诚、自豪、坚定”。法军宣扬“纪律、忠诚、献身”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是“忠于法兰西,做不屈的高卢鸡”,表述为“自由、平等、顽强、坚韧”。德军的核心价值观为“忠诚、服从、勇敢、奋发”。印军倡导“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其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荣誉、智慧、责任、灵魂、自尊、惠人”。俄军的价值理念是认真履行军人的天职,勇敢地捍卫俄罗斯的自由、独立和宪法制度,保卫人民和祖国。近年来,俄军提出为振兴俄罗斯担当使命,为此其核心价值观也表述为“荣誉、责任、形象、纪律、勇敢”。以色列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是“忧国献身、勇敢顽强、知识智慧、共济互助”。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的精神支柱,一旦丧失了核心价值观,军队将解体,国家将灭亡,这一点可从苏联解体这个惨痛教训看得出来。在列宁的领导下,苏共坚持在军队各级建立党组织,并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从思想上、组织上确保党对军队的领导。斯大林坚持了列宁的建军原则,坚持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但斯大林逝世后,“全民党”“全民国家”“全民军队”的思潮开始泛滥,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仅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反而听之任之,甚至加以附和,并以“政治改革”为名,在思想上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组织上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废除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迅速衰落并开始解体,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也走向了终结。原因之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加紧“和平演变”攻势,用军队“非党化”等错误观点,瓦解了苏联军人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