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文化:凝聚军心士气

军旗文化:凝聚军心士气

军旗代表着军队。没有了军旗,军队就失去了指引前进的方向。战争年代,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一个旗手倒下了,另一个战士就会毫不犹豫地继续高举着军旗冲锋,直至将军旗插上敌人占据的高地,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军旗代表着一种文化,是军队灵魂的凝聚。

在古代军旅生活中,军旗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作为一种军事标识和指挥信号的载体而存在的。古代的军旗也统称为旌旗,其形制、质地、功能差异较大。从类别看,一类为标识物,另一类为信号物。在古代,旌是旗的一种,缀旄牛尾于杆头,下有五彩析羽,而面上绘有熊、虎等动物图案的,称为旗。无论是旌还是旗,下边都悬垂有装饰物。原始的旗帜是为了狩猎作战的需要,用某种醒目的物体,如在树枝上捆一大把茅草,或在树枝上悬系一条动物尾巴之类的东西,用来聚众、编阵,使人一看就明白。成语“名列前茅”的“前茅”的意思,就是古代行军时有人拿着茅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因此,尽管后世旗帜从质地到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旗帜上仍保留着一些饰物,直到明清时期,还有将丝绢折曲裁制为兽尾形状以象征最高指挥所的“豹尾旗”。旗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部落战争,它一出现就和军事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战国秦汉以后,社会军事活动愈来愈复杂,旗帜由标识物而发展成为信号物,军队专用旗帜越来越多,以致新兵入伍后,必须专门进行熟悉各种旗帜的训练,称之为“教旗”。

作为标识物的军旗,从战国时开始,就有把军中主帅的名字或姓氏书于其上的。《墨子·旗帜》记载:“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此后军中主帅将名字或姓氏署于旗上,成为军中的一个传统。属于这一类的军旗种类,有所谓“牙旗”,是立于军中主帅营帐、象征全军的大旗。

作为信号物的军旗,种类更多。这类旗帜用于军中,是指挥作战的重要工具。《管子·兵法》曰:“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意思是说,旗帜是指挥军队排列阵势进攻和隐蔽撤退的重要信号。旌旗与金鼓相配合,可以迅速贯彻将领的指挥意图,也就是“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用于指挥信号的旗,又统称为“麾”,起“望麾而起,听鼓而动”的作用。今天我们说听从某人的调遣,愿为某人效力,还经常用“甘为某人麾下”的俗语。指挥信号旗的“麾”有许多名称,如指挥行军的就有9种,称之为“九章”,这9种旗章上分别绘有日、月、龙、虎、鸟、蛇、鹊、狼、槔等9种图案。不同的旗章表示不同的行军安排:举日章则白日行军,举月章则夜晚行军,举龙章则行水,举虎章则行林,举鸟章则行坡,举蛇章则行泽,举鹊章则行陆,举狼章则行山,举槔章则载食而驾。除了用图案来区分信号达到指挥目的外,还有以举旗的方式来表明信号的,即类似近代海军中的旗语,不过十分简单。古代军中还有一种传递军令的信物旗。如晋代有一种传达帝王诏令的旗帜,上绘有白虎或驺虞,分别叫作白虎幡和驺虞幡。因白虎威猛主杀,白虎幡即用于进兵督战,是代表帝王军前督军之旗。驺虞是传说中的一种义兽,不食生物,凡有至信之德必响应,所以是用于解兵罢战的一种军旗信号。在军中还经常使用令旗,也是传令的一种信物。这是一种小旗,按清朝的规定,令旗以云缎为之,而旗面式样,大将军、督抚、提镇,均用三角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均用方旗,旗杆如箭,由镞、铁制之,故俗称“令箭”。古代军旗无论其功能如何,都能体现军队的面貌,反映出一定的战斗力。善战者往往根据敌方旌旗标识或指挥状况,就能判断敌我态势,决定战场上的进退。

军旗还具有象征性,这也使得军旗具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了比个体生命更重要的意义。它是胜利的标志,也是失败的把柄;是浴血奋战的证明,同时也是军队荣誉和统一指挥的象征。高扬军旗、捍卫军旗、授予军旗、告别军旗等,对军人来说,都包含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军人的英勇与深情往往灌注在军旗之上。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5年12月22日,马萨诸塞州举行战旗交接仪式,当时的州长安德鲁发表了演讲《接收战旗》,就显示出对战旗丰富内涵的认识:

将军:这一面面饱含苦难、满载光荣的庄严战旗行列,组成了平叛过程中重大活动的最后一幕。……这些战旗在您和上述庞大的战士纵队手里高举着胜利归来了。它们上面闪烁着光荣,正配得上军旗这珍贵的文物,配得上英勇的战士和受到敬重的公民。在这一面面旗帜上,交织着种种值得骄傲的作战回忆:豪情与友谊的回忆使我们感到亲切甘美……对为国捐躯的子弟的怀念使我们心中充满柔情,还记得他们弥留的目光停留在闪烁飘动的战旗上;对于舍身成仁的英雄美德的回忆使我们壮怀激烈;对于我国联邦和正义行为取得伟大的最后胜利的回忆使我们喜不自胜;对于人类本性得到解放的回忆使我们感激满怀,这种解放是以往任何战争所没有带来的。永恒的记忆与永恒的光荣交融在一起,密密地编织在这几幅熟悉的、经历战火洗礼、沾满灰尘和血迹的破旧战旗上。

正因为军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军队都对自己的军旗保护与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日本军旗,系明治三年(1870)以“太政官布告”的最高法令形式发布定制,称作“陆军御国旗”。它是从日本国旗——太阳旗演化而来的,有16道血红的光芒线,又被称为“旭日旗”。且陆军军旗三个边饰有紫色流苏,木制烤漆旗杆顶部,有一个三面体的镀金大旗冠,三面均为日本天皇家族的16瓣菊花纹浮雕族徽图案。据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对近卫步兵第一、第二联队亲授军旗为肇始,此后凡日军新编成之步兵及骑兵联队,必由天皇亲授军旗,以为部队团结之核心,将士对军旗之精神,举世无比。军旗为天皇亲授,仅为建制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才拥有,所以也称为联队旗。按日本陆军的规定,军旗在则编制在,军旗丢则编制裁。所以军旗在日军是一个不得了的要紧东西,军队要挑选联队一名最优秀的少尉军官担任旗手,专门设一个军旗护卫中队来保护它。正因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部队都渴望缴获到日本军旗,但是都未能如愿。因为日军战斗条令规定,当判断战局有全军覆没危险时,应奉烧军旗。不管遭遇怎样的败仗,日军都有烧掉军旗而后自杀的时间。在八年抗战中,日军仅在松山和腾冲的两次“玉碎”战中烧掉了两面军旗,分别属于第一一三联队和第一四八联队。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日本陆军象征的共444面军旗,大多在太平洋战场烧毁、随运兵船在海上沉没或是在战败后举行的“军旗奉烧”仪式中毁灭,目前仅在东京靖国神社“游就馆”保存着一面步兵第三二一联队军旗,是联队长后藤四郎中佐通过一个叫作“神道天行居”的右翼宗教组织隐匿保存下来的,这也是世间仅存的一面当年日本军旗。日军之所以重视军旗,因为它是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最高物化形式。1939年夏,在当时的伪满洲国和蒙古国边境,爆发了苏日诺门罕之战,时任苏方总指挥的是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从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到30日停火,10天时间内,关东军阵亡了1.8万人,第二十三师团和第七师团大部分建制联队被彻底歼灭,日本陆军遭遇到了自成军以来最惨重的败仗。在此情况下,日军仍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死亡攻击,为什么呢?原关东军老兵、日本作家五味川纯平在其所著《诺门罕》一书中写道:“听说第六十四联队等被歼后,关东军和第六军最担心的不是山县武光联队长等人死没死、怎么死的,他们最担心的是军旗是不是完全烧掉、有没有落入敌手。关东军在这之后又调集了第二师团、第四师团和其他直属部队,企图来一个大反攻,军旗下落不明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军旗成了他们的一大心病。”

就我军来说,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那时我们的革命军队并没有自己的军旗,还在沿用国民党军的旗帜。我军的第一面军旗是在秋收起义中诞生的。第一面军旗旗帜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星内嵌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幅靠旗杆一侧的白布条上竖写楷体字“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此后,随着时间、地点、部队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1930年4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旗幅上方增写“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明确了旗帜的规格、斧头的样式和刃锋的方向等。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军旗上的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

解放战争中,1947年下半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全国战局迅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48年年初,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许多迹象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然而此时全军仍然没有统一的军旗。为此,设计统一的军旗、军徽,让所有部队统一标志已经刻不容缓。在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研究决定,由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电报,并于1948年2月21日发往各中央局、各军区、各野战军委、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征求对设计统一军旗、军徽、军帽和臂章的意见,提出“在我军大规模地进行外线作战、发展新区的情况下,做一正式规定已感到有此需要”,请各单位研拟具体样式报中央审议。为了交通的方便,各单位上报的设计图样可送到驻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中央工作委员会。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会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政治常识读本》对“军旗”的解释是:“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军旗为红底,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新华社在公布这一命令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社论。社论指出,人们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就会想到它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它的军旗和军徽的颁布,正是它的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社论最后强调,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的人民民主的新国家的重要象征,从此,全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解放军都必须一致保卫它的尊严,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它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军旗,上半部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基本式样,下半部以不同颜色图案加以区别。陆军军旗为草绿色,象征绿色的大地,表示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领土安全而英勇战斗,所向无敌。海军军旗为蓝白条相间,象征大海与海浪,表示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万里海疆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空军军旗为天蓝色,象征辽阔的蓝天,表示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领空神圣不可侵犯而展翅翱翔,搏击长空。每一个军人都应该认识到军旗的作用与意义,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军旗,捍卫军旗,为军旗增辉。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授旗时可以举行仪式。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全军指战员要自觉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战时如由于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者,该部队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世界各国军队对丢失军旗的都会严厉惩处。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第二十四“钢铁师”遭德军围歼,在突围中军旗丢失了。在苏军中,一支部队倘若丢失军旗,那就意味着这支部队被打垮了。因此,这个师被解散,师指挥官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1944年,苏军打回到那个地方。一位当地的农民报告说,他当年在战场上发现一名苏军军官的遗体上裹着一面旗帜,他把这具尸体连同旗帜一同掩埋了。在场的人掘开坟墓一看,那面旗子真是第二十四“钢铁师”的军旗,便立即送去修复。很快,第二十四“钢铁师”重新组建起来。这个师在以后的作战中战功卓著,但始终未能成为苏军中的近卫师,原因之一就是它曾丢失过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