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示范引领:身先士卒

行动示范引领:身先士卒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都强调将帅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以激励士兵的战斗精神。如《曾胡治兵语录》中说:“做好人,做好官,做良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所以,历代名将为了培养自己的部属成为好人、好官、良将,大多强调“身正”,即自身要为人师表,处处做好样子。也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尉缭子·战威》说:“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肢也。”诸葛亮说,为将者“先之以身,后之以人”,才能带出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队伍。历来兵家都十分强调,作为将帅,必须做到“三忘”,即“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中,绝大部分都是以身励气的典范。宋朝大将韩世忠乃抗金名将,屡建奇功,宋高宗称赞他忠勇冠世,独当一面。他在大小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奋不顾身。他的属下受其鼓舞,也都士气振奋,勇敢杀敌,因而韩世忠的部队声名远播,威震敌军。元朝的燕铁木儿主张“战以身先之”,以此来激励士卒奋战。他认为,打仗时将帅必须身先士卒,以行动来鼓舞军队士气。而另一位元朝将领余阙在战斗中,敌方“矢石乱下如雨”,士兵纷纷用盾牌去遮护余阙,余阙却推开盾牌,率先冲向敌阵,士兵见状,精神大振,一鼓作气拿下了敌人。众所周知,在国内各家电视台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剧中主人公——令敌人胆战心惊的李云龙团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身先士卒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真是令人叹服,这也是他率领的部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一代著名统帅拿破仑深知统帅身先士卒对士气的意义,极为注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善于在关键时刻用个人的表率行为感召部众。1799年,法军远征中东,由于天气等方面的因素,屡遭挫折。先是军队染上鼠疫,每天都有30人死于此病,部队人心惶惶。为了向军队证明只有害怕鼠疫的人才会染上鼠疫,稳定军心士气,拿破仑特地走访设在清真寺内的疫病医院,并亲手帮助搬运死于鼠疫的尸体,这一行动顿时打消了广大将士的忧虑。后来,法军进攻叙利亚又告失利,在撤退的路上,面对茫茫沙海和众多的伤病员,军队士气十分低落。此时,拿破仑下令全军骑兵一律下马以运载伤病员。出发前,一名侍从官讨好地给总司令留下一匹乘骑,拿破仑闻讯勃然大怒,狠狠抽了此人一鞭子,咆哮道:“全体步行!我第一个先走。难道你不知道命令吗?滚蛋!”接着,他与广大将士一样,徒步跋涉在酷热的大沙漠中。拿破仑的言行很快传遍了全军,士气陡然高涨起来。当然,拿破仑并不主张统帅轻率地去作无谓牺牲,然而,一旦情势需要,在生死关头,他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为部属作出表率。拿破仑曾多次亲自高举军旗冲锋陷阵。1796年5月在洛迪战役中,为了争夺一座桥梁,他就亲自率领一个掷弹营冒着奥地利军的炮火向前冲锋。尤为典型的是,在艾劳战役中,法俄两军殊死激战,拿破仑的前线指挥所遭到俄军的猛烈炮击,炮弹不断落在他的前后左右,炸断的树枝纷纷掉到头上,身旁的侍卫不断倒地殒命,死神笼罩着他。此时此刻,他断然拒绝一切劝阻,置生死于度外,以无畏的气概屹立在弹片纷飞的阵地指挥作战达数小时之久。法军在统帅的英勇行为影响下,沉着应战,以顽强的斗志终于使俄军败退而去。

名噪世界的美国著名将领巴顿也认为,指挥官亲临一线可大大激发士兵的士气和斗志,并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况,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正和更改。巴顿将军在士兵中威望颇高,重要原因就是他能身先士卒,总是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场合。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圣米纳尔战役中,巴顿带领坦克群,穿越可能埋有地雷的埃塞大桥,带头冲锋,坚忍不拔,激励官兵英勇战斗,最终取得了战役胜利。

战争实践表明,将帅的行动示范是影响军心的重要因素,是士气的重要“催化剂”。部属看到指挥员能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就会受到极大的教育和激励,并主动地在行动上仿而效之。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指挥员临危不惧,身先士卒,部队的士气常常会为之倍增。反之,战时指挥员如果稍有犹豫、动摇和惊慌,就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起义军一举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部队进城后,将帅迷恋珍宝美女,士兵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无勇往赴战之气。同年4月,李自成率军进攻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但他没能预见关外清军会与吴三桂联合。尤为糟糕的是,李自成军中早有清军满万不可敌的传闻,李自成没有做鼓舞士气、转变畏敌情绪的工作。所以,广大官兵便怀着畏敌如虎的心理去迎战清军。战斗中,清军骑兵突然从侧后杀出,李自成慌了手脚,调转马头就跑。部下将士纷纷四处逃命,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李自成从此一蹶不振,撤出北京,辗转逃至湖北被地主武装杀害。因此,战时各级指挥员只有亲自深入前线,深入基层官兵,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影响部队,才会从根本上激发出士气和战斗力。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与冷兵器和机械化时期的战争相比,面对面的厮杀相对减少,更多了几分指挥上的对抗。在战争过程中,指挥员对官兵士气的影响,既有由其职务、地位所决定的权力性影响,也有由其知识、才能所决定的非权力性影响,两者都能够使部属产生服从感、敬畏感、信赖感和钦佩感。尤其是各级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对部队士气的影响更为突出。如果指挥员足智多谋,指挥有方,部属就会高度信任,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指挥员才能平庸,指挥失误,就会丧失威信,动摇部队的士气。指挥员高超的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战斗业绩,可以在部属心目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而这种威望一旦形成,就会极大增强官兵的必胜信心,使官兵在战斗失利时不灰心丧气,在战斗胜利时斗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