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法
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人上皮2型(human epithelial type 2,HEp—2)细胞含有数百种抗原的天然蛋白阵列,可作为检测抗核抗体的理想底物(图1—2—1)。以HEp—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HEp—2 cell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HEp—2 IFA)被认为是ANA筛查的参考方法[3],可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并呈现相应的荧光核型(表1—2—1)。HEp—2 IFA检测结果通常包括:①样本中是否存在抗核抗体,由于一般人群中也可存在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系统性自身免疫病(systemic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ARD)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一般为中滴度、高滴度;②荧光核型通常表明特定样本中最可能存在的自身抗体特异性,有助于区分非自身免疫病个体与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患者,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特异性血清学分析。

图1—2—1 HEp—2细胞结构模式图
表1—2—1 HEp—2 IFA检测不同自身抗体的能力及相应荧光核型表现[4]

(续表)

注:CENP—A:着丝粒蛋白A;CENP—B:着丝粒蛋白B;CENP—C:着丝粒蛋白C;EEA—1:早期内体抗原1;IMPDH2:肌苷单磷酸脱氢酶2;NuMA:核有丝分裂器蛋白;PM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NA:核糖核酸;RNAPⅠ:RNA聚合酶Ⅰ;RNAPⅢ:RNA聚合酶Ⅲ;U1—snRNP:U1核小核糖核蛋白
(一)检测原理
1.HEp—2 IFA实验原理·HEp—2 IFA检测ANA通常采用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对样本进行稀释。目前有两种稀释体系,即倍比稀释和稀释系统(图1—2—2)。稀释后的样本与固定在玻片上的HEp—2细胞抗原基质共同温育(图1—2—3 A),若样本中存在抗核抗体,可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图1—2—3B)。清洗去除未反应的抗体后,再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抗人γ重链和κ、λ轻链抗体(荧光标记二抗)与基质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抗原抗体—荧光标记二抗复合物(图1—2—3C)。清洗去除未反应的荧光标记二抗后,在特定波长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反应。

图1—2—2 间接免疫荧光法样本倍比稀释和稀释系统操作方案
A.倍比稀释系统,起始稀释度以1∶ 8 0为例;B.稀释系统,起始稀释度以1∶ 1 00为例

图1—2—3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反应原理图
A.载玻片上负载HEp—2细胞作为抗原底物;B.样本中抗体与抗原底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C.荧光标记二抗与基质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抗原抗体—荧光标记二抗复合物
2.荧光显微镜成像原理·以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落射式荧光显微镜为例(图1—2—4),在需要观察FITC荧光素时,由于FITC最大吸收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波长为525~530nm,光源先经过激发滤片(图1—2—4①),波长为450~490nm的蓝光通过后,被呈45°角的分光滤片(可反射波长低于510nm的光)反射至载物台上的样品表面,样本表面的FITC吸收蓝光后,发射出波长525~530nm的光返回到分光滤片(图1—2—4②,可透过波长高于510nm的光),直接透射过去。到达发射滤片(图1—2—4③)后,发射滤片消减不必要的荧光信号,将波长520~560nm的特异性绿色荧光传递至目镜,人眼就可以通过目镜观察到成像。

图1—2—4 荧光显微镜光路结构
光源以可控发光二极管(controlled light emitting diode,cLED)为例,①激发滤片,只允许通过波长450~490nm的蓝光;②分光滤片,反射波长低于510nm的光,透过波长高于510nm的光;③发射滤片,消减不必要的荧光信号,将波长520~560nm的特异性绿色荧光传递至目镜
(二)结果报告
HEp—2 IFA结果判读通常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一般以低倍镜判读阴阳性,高倍镜观察荧光核型。临床实验室报告HEp—2 IFA法结果应至少包括:①检测方法学、起始滴度和使用的滴度体系(倍比稀释或稀释体系);②定性结果(阳性/阴性);③荧光核型,主要核型和次要核型;④滴度,分别报告主/次要核型滴度或至少报告主要核型滴度;⑤复查结果,若实验室对检测报告中可疑的实验结果进行复查,应在报告中体现并说明;⑥必要的临床建议。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还建议报告以下内容。
1.核型滴度估计值·部分临床实验室HEp—2 IFA不做样本梯度稀释,而是根据判读人员经验或同一批实验中已知滴度的阳性质控为依据,在显微镜下人工估计ANA滴度。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实验室在报告中给出滴度的具体值,如1∶80、1∶160等,而可给出数字化荧光强度等级提示(如“1+”~“4+”,或“+”~“++++”)。通常,“1+”表示最低强度特异性荧光(lowest specific fluorescence),“2+”表示清晰可见的阳性荧光(clearly distinguishable positive fluorescence),“3+”表示明亮的苹果绿荧光(bright apple-green fluorescence),“4+”表示强烈的苹果绿荧光(brilliant apple-green fluorescence)[5]。
2.复合核型报告·对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核型结果,核型报告顺序建议按照细胞核、细胞胞浆和有丝分裂期荧光模型顺序进行报告。若复合核型属于同一类荧光模型,例如,都属于细胞核荧光模型,则建议按滴度高低顺序依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