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均质型(AC—8)
【荧光核型特征】
1.分裂间期细胞·整个核仁区呈均匀荧光染色(图3—6—1)。
2.有丝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区荧光染色阴性,染色体外围呈现细颗粒状荧光(图3—6—1)。


图3—6—1 不同品牌试剂HEp—2 IFA核仁均质型(AC—8)核型特点
A.欧蒙(20倍镜);B.欧蒙(40倍镜);C.INOVA(20倍镜);D.INOVA(40倍镜);E.AESKU(20倍镜);F.AESKU(40倍镜);G.MBL(20倍镜);H.MBL(40倍镜);I.康润科技(20倍镜);J.康润科技(40倍镜)
【核型鉴别】
1.核仁斑片型(AC—9)·AC—8在分裂间期HEp—2细胞核仁染色均匀,而AC—9可见核仁和CBs呈不规则斑片状荧光染色。AC—8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外围呈现细颗粒状荧光,而AC—9可见染色体周围呈现明显增亮的环状荧光。
2.核仁颗粒型(AC—10)·AC—8在分裂间期HEp—2细胞核仁染色均匀,而AC—10核仁为明显颗粒状荧光染色。AC—8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阴性,而AC—10染色体内可见明显的点状荧光染色。
【相关靶抗原】
(一)PM—Scl
1.生物学功能·PM—Scl(polymyositis-scleroderma)复合物由1977年Wolfe等人在PM患者中首次检出,命名为“PM—1”,后因其在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polymyositis/systemic sclerosis,PM/SSc)重叠征中较常见,于1984年被更名为“PM—Scl抗原”。PM—Scl由包括9个蛋白(PM—Scl—75、hRrp41、hRrp42、hMtr3、OIP2、hRrp46、hRrp40、hRrp4和hCsl4)的核心结构及与其连接的蛋白(如PM—Scl—100等)组成,主要参与rRNA加工和mRNA降解。抗PM—Scl抗体是一组针对PM—Scl抗原多种蛋白的异质性自身抗体,主要以抗PM—Scl—100抗体(反应性70%~80%)和抗PM—Scl—75抗体(反应性46%~80%)反应多见[1]。PM—Scl—75/100的命名依据其蛋白分子量大小,PM—Scl—100为101 kD蛋白,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PM—Scl—75分子量39 kD,但其羧基端含有大量酸性残基,经SDS—PAGE后其迁移率对应75 kD片段。
2.临床意义·抗PM—Scl抗体主要见于PM/SSc重叠征(抗PM—Scl—75/100抗体多同时阳性)和dcSSc(抗PM—Scl—75抗体单阳性多见),也可见于PM和DM[1—2]。抗PM—Scl抗体阳性与SSc患者肌肉受累和肺纤维化相关[2]。抗PM—Scl抗体也偶见于肌炎、SS、SLE等其他风湿病,患者常表现为肌肉组织炎症、雷诺现象和关节炎。抗PM—Scl抗体阳性SSc患者临床预后好于抗PM—Scl抗体阴性患者[3]。
3.检测方法·抗PM—Scl抗体可采用多种方法学进行检测(表3—6—1)。 LIA检测抗PM—Scl抗体存在一定假阳性[4]。PM1—α是PM—Scl—100蛋白中被抗PM—Scl抗体识别的主要表位,研究表明以该片段检测抗PM—Scl抗体较使用PM—Scl—75/100重组片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较PM—Scl—100与PM—Scl重叠征具有更高相关性[4]。
表3—6—1 实验室部分抗PM—Scl抗体检测试剂盒

(续表)

注:*试剂为科研试剂,目前尚无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产品。#试剂未标明检测PM—Scl—75或PM—Scl—100
(二)Th/To
1.生物学功能·Th/To抗原是由催化RNA (catalytic RNA)和至少9个蛋白亚基 [Rpp14、Rpp20、Rpp21、Rpp29(hPop4)、Rpp25、Rpp30、Rpp38/40、hPop1和hPop5] 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RNA复合物,称为人核糖核酸酶线粒体RNA加工复合体(human RNase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complex,RNase MRP)。RNase MRP是真核生物中普遍表达的核糖核酸内切酶,可特异性剪切rRNA、mRNA和线粒体RNA。RNase MRP包含的蛋白亚基均可作为SARD患者中抗Th/To抗体的靶抗原。其中,Rpp25、Rpp38和hPop1是主要的自身抗原。
2.临床意义·抗Th/To抗体主要见于lcSSc,与抗CENP抗体阳性患者相似,抗Th/To抗体阳性患者易发生肺动脉高压。但抗Th/To抗体阳性患者相比抗CEN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器官损害包括肺纤维化,以及硬皮病肾危象(scleroderma renal crisis),患者生存率降低,但其皮肤、血管和胃肠道受累程度较轻[5]。此外,有少量报道抗Th/To抗体也可见于RA和ILD。
3.检测方法·目前商品化检测抗Th/To抗体的方法有CLIA和LIA,前者检测的是Rpp25抗原,后者检测的是hPop1抗原[6],见表3—6—2。科研实验室可采用IP、免疫沉淀法—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immunoprecipitation-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7]及ELISA进行检测,其中IP是检测抗Th/To抗体的参考方法。
表3—6—2 实验室部分抗Th/To抗体检测试剂盒*

注:*抗Th/To抗体检测试剂均为科研试剂,目前尚无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产品
(三)B23
1.生物学功能·B23又称为核仁磷蛋白(nucleophosmin),是核仁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具有多种功能,除了调节rRNA前体加工、核糖体装配和中心体复制外,还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存活,以及核仁/核质与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穿梭。与正常静息细胞相比,这种核仁蛋白的水平在肿瘤和增殖细胞中显著增加。
2.临床意义·抗B23抗体阳性可见于SSc患者。抗B23抗体阳性血清常可同时检出抗核仁纤维蛋白(fibrillarin)抗体,两者都与限制性肺疾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相关,但抗核仁纤维蛋白抗体阳性血清很少可同时检出抗B23抗体[8]。抗B23抗体也可见于肝细胞癌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或狼疮性肾炎患者中也有报道。
3.检测方法·临床尚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科研可采用IP、ELISA、WB和ALBIA方法检测。
(四)C23
1.生物学功能·C23又称核仁素(nucleolin),是一种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的核质蛋白,例如,核糖体装配、rRNA加工、mRNA稳定化,以及核糖体成分的核质转运等[9]。此外核仁素还参与调节与肿瘤发展及侵袭性相关的特定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在活跃增殖的癌细胞表面表达,而在正常的癌细胞表面不表达[10]。
2.临床意义·抗核仁素抗体可见于结缔组织病,如SSc和SLE[9]。在SLE患者血清中IgM型抗核仁素抗体常与IgM型抗组蛋白H1抗体同时检出[11]。
3.检测方法·临床尚无商品化检测试剂盒,科研可采用IP和WB检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