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A型(AC—26)
【荧光核型特征】
1.分裂间期细胞·细胞核呈均匀的细颗粒样荧光染色(图3—12—3)。
2.有丝分裂期细胞·纺锤体两极的极点荧光重染,而纺锤丝染色较浅(图3—12—3)。


图3—12—3 不同品牌试剂HEp—2 IFA NuMA型(AC—26)核型特点
A.欧蒙(20倍镜);B.欧蒙(40倍镜);C.INOVA(20倍镜);D.INOVA(40倍镜);E.AESKU(20倍镜);F.AESKU(40倍镜);G.MBL(20倍镜);H.MBL(40倍镜);I.康润科技(20倍镜);J.康润科技(40倍镜)
【核型鉴别】
1.纺锤体型(AC—25)·见本节纺锤体型核型鉴别2。
2.细颗粒型(AC—4)+纺锤体型(AC—25)混合核型·AC—4和AC—25混合荧光核型与AC—26荧光核型分裂间期细胞都表现为均匀的细颗粒样荧光染色;但AC—26分裂期细胞仅在纺锤体两极有较强荧光染色(一般呈三角形样),而AC—4和AC—25混合荧光核型分裂期细胞纺锤体两极间呈现明显的纤维状染色。
【相关靶抗原】
核有丝分裂器蛋白
1.生物学功能·NuMA又称NuMA1、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亲中心体蛋白(centrophilin)和纺锤体极核(spindle pole-nucleus,SPN)抗原,分子量236 kDa,是有丝分裂纺锤体最主要的两种靶抗原之一。NuMA分子由N端球状头部结构和一段1 500个AA组成的间断螺旋,以及C端尾部结构组成,其中C端包含一个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和100个AA的延伸,能够直接结合并绑定微管。在有丝分裂期NuMA分布于每个纺锤体极点的中心体外周区域,在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和稳定、染色体分离,以及核重组中起关键作用[7]。抗NuMA抗体在有丝分裂期和间期细胞中都能被检测到,与HEp—2 IFA的AC—26荧光核型相关。
2.临床意义·抗NuMA抗体在常规血清学检测中少见,该抗体阳性的患者约一半为SARD,多见于SS和SLE,也可见于UCTD、lcSSc,以及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高滴度抗NuMA抗体更多见于CTD患者,而少量低滴度抗体可存在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癌症和某些感染等[7—8]。
3.检测方法·目前尚无检测抗NuMA抗体的商品化试剂盒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仅可借助HEp—2 IFA筛查该抗体对应的AC—26荧光模型。科研可采用WB、ALBIA、IP和免疫沉淀—质谱联用(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IP—MS)检测抗NuMA抗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