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核膜型(AC—11)
【荧光核型特征】
1.分裂间期细胞·细胞核呈现均匀荧光,核周表现为连续的光滑核膜增强染色,相邻细胞核接触部分荧光增强(图3—7—1)。
2.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染色体阴性(图3—7—1)。


图3—7—1 不同品牌试剂HEp—2 IFA光滑核膜型(AC—11)核型特点
A.欧蒙(20倍镜);B.欧蒙(40倍镜);C.INOVA(20倍镜);D.INOVA(40倍镜);E.AESKU(20倍镜);F.AESKU(40倍镜);G.MBL(20倍镜);H.MBL(40倍镜);I.康润科技(20倍镜);J.康润科技(40倍镜)
【核型鉴别】
1.均质型(AC—1)·见本章第一节均质型核型鉴别2。
2.点状核膜型(AC—12)·AC—11间期细胞染色呈均质样,核膜表现为连续光滑的荧光染色,而AC—12间期细胞通常呈颗粒样荧光,且核膜表现为颗粒或点状荧光染色。
【相关靶抗原】
核膜(nuclear envelope,NE或perinuclear rims)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交界处,是由内、外核膜与核周空间组成的双层核膜、附着在内核膜上的核纤层(lamina)网络,以及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共同组成[1]。抗NE抗体主要识别的核膜相关靶抗原包括:核纤层的主要成分核纤层蛋白(lamins)A、核纤层蛋白B、核纤层蛋白C;属于内核膜蛋白的核纤层相关蛋白(lamina-associated protein,LAP)及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s B receptor,LBR);NPC成分gp210(glycoprotein—210)、核孔蛋白p62(nucleoporin p62,nup62)和转录启动子区域(translocated promoter region,Tpr)蛋白。其中AC—11相关的靶抗原主要为核纤层蛋白A、核纤层蛋白B、核纤层蛋白C和LAP。
(一)核纤层蛋白A、核纤层蛋白B、核纤层蛋白C
1.生物学功能·核纤层蛋白是一类中间纤维蛋白,它们组成网络结构定位于内核膜上,被称为核纤层[1]。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核纤层网络由三种主要的核纤层蛋白组成,分别是核纤层蛋白A、核纤层蛋白B(B1/B2)、核纤层蛋白C,其中核纤层蛋白A和核纤层蛋白C除羧基端外的其他序列相同,被认为是同一基因经可变剪接产生,而核纤层蛋白B与前两者仅有50%的同源性,是另外单独基因的产物[2]。核纤层的聚集状态随着细胞周期而改变,这一变化经可逆的磷酸化作用调节:有丝分裂前,核纤层蛋白特定丝氨酸位点磷酸化,蛋白分解,导致分裂前期核膜破坏和结构重组;有丝分裂完成后,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并重组。
2.临床意义
(1)可检出于正常人:抗核纤层蛋白抗体(antilamin antibody,ALA)可见于正常人,但一般滴度较低,仅可通过免疫印迹法检出,HEp—2 IFA通常阴性。
(2)无疾病特异性:可在SLE、AIH、纤维性疾病(fibrosing diseases)、RA、其他关节痛、SS、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等不同疾病中检出,但无疾病特异性。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检出的ALA以针对核纤层蛋白B多见。低滴度ALA可见于21% SLE患者,高滴度检出于6%~8% SLE患者。值得注意的是高滴度ALA与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s,LAC)高度相关:SLE患者中LAC和ALA双阳性发生血栓事件风险明显低于LAC阳性ALA阴性患者[3]。
3.检测方法·临床实验室目前尚无检测ALA的商品化试剂盒,仅可以HEp—2 IFA筛查该抗体相关的AC—11荧光核型。科研可采用WB[2,4]、IP[5],以及ELISA[6]检测特异性抗核纤层蛋白A抗体、核纤层蛋白B抗体、核纤层蛋白C抗体。
(二)核纤层相关蛋白
1.生物学功能·LAP属于内核膜上的整合蛋白,负责介导核纤层以及染色体与核膜间的附着。LAP包含LAP—1A(75 kDa)、LAP—1B(68 kDa)、LAP—1C(55 kDa)和LAP—2(53 kDa)四种多肽形式。其中LAP—1A和LAP—1B可与核纤层蛋白A、核纤层蛋白B1,以及核纤层蛋白C特异性结合,LAP—1C虽存在于内核膜上但不与核纤层蛋白结合,而LAP—2仅和核纤层蛋白B1结合[7]。另外,LAP—2还可特异性结合有丝分裂染色体,而该蛋白的磷酸化可终止其与核纤层蛋白B1及染色体的结合。这种与核纤层蛋白和染色体双重结合的特异性,使得LAP—2可能作为核膜的关键结构成分在有丝分裂核膜分解和重组中发挥作用[2]。
2.临床意义·针对抗LAP抗体临床意义研究较少。抗LAP—1/2抗体均可见于SARD患者,但抗LAP—2抗体在具有AC—11荧光核型的SARD患者中检出率高于抗LAP—1抗体[2]。抗LAP—2抗体在PBC患者中检出率约6%~16%[8—9],但其还可检出于SLE、SS、血清阴性多关节炎(seronegative polyarthritis)、风湿性多肌痛和APS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对PBC不具有特异性[2]。
3.检测方法·临床实验室目前尚无检测抗LAP抗体的商品化试剂盒,仅可借助HEp—2 IFA筛查该抗体相关的AC—11荧光核型。科研可采用WB[2]检测抗LAP—1/2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