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调查
2025年08月10日
一、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调查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在新农村开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
农村为城市等地区提供了基础农作物和农副产品,大都关系到市面上食品安全等问题,因此正是环境生态最需要得到保护的地区。并且,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大会上多次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如今,农村生活有所改善,村民大都习惯了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生活用品,且使用频率持续增加。这些塑料制品、电池、易拉罐、玻璃瓶等往往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降解的,再加上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高,于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河道等地方发现成堆的塑料瓶、不可降解的包装物、废旧电池等垃圾。这些日积月累的生活垃圾对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比如由于乱扔生活垃圾,河道生态失衡(水葫芦塞满河道,夏天蚊蝇飞舞,臭气熏天),河道的水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这不仅给农作物的灌溉带来了困扰,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农作物收成等造成严重影响。
这一连锁反应,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在垃圾困局中,我们每个人既是垃圾困局的制造者,又是垃圾困局的受害者。
如今,我们将每日产生的垃圾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作分类,这样既能有效防止垃圾的交叉污染,也有助于减少流行疫病的扩散传染概率。垃圾分类带来的成果,对我们人类乃至地球村的所有村民,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近期全面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