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互联网+”农业的未来

三、新时代“互联网+”农业的未来

“互联网+”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的形态已经逐渐占据人们的眼球。

最初,对于传统农业来说,互联网是一种通信和宣传渠道。一个机构做一个网站的用途,就像是装一部电话一样。有了电话,就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客户就能够找到他们。同样,如果有一个网站,就可以把机构的介绍、产品信息、联系方式等内容放在上面,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看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过去的“互联网+”只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简单的组合、配合的话,现在的“互联网+”则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在未来几年内,互联网的产品、技术、基础能力会越来越多地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去改造甚至重构一些行业内部的逻辑和体验。

同样以勤奋村为例。村子地处偏僻,位于浦东新区商圈及外环以外,若是没有特别活动,以此地本来的价值,并不会为村民带来多少创收。可若是发展“互联网+”新型理念,将多余蔬果放到互联网上售卖,并且打造当地特色油菜花旅游“网红”景点,将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也会为城市中心减流。用互联网的手段扩大传统农业中的资源池,一举多得。

熟悉互联网营销的人才会带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渗透到农业中,与农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底层去优化和重构传统行业,从而重构整个世界。这样的优化和重构,很可能并不是做互联网的人或者互联网公司主导的,而是各行业中拥有新互联网思维的人。

到了那时,当今的关于“互联网+”的争论将不复存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会真正地从实体到精神都融合在一起。到了那时,“互联网+”式的农业将真正有望成为水和电,有望成为底层的基础设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像黄金时代的科学技术,像启蒙运动中传播的思想一样,去真正深层次地改变世界。

作者:朱睿绮,上海市文建中学,学籍号3201154003320180141

指导教师:周孝芳,上海市文建中学;颜舜尧,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周敬山)

这是一篇有情感、有思考的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对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普通村民陈文群的调研,对当前农村的发展变化趋势展开思考,根据“勤奋村老龄化严重,而且收入都不再以土地为主,大多数家庭都是以打工为主、种地为辅。离居住区远的土地,大规模出现抛荒”现象,提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正在解体,集约式的大规模农业正在发展”。其中,农村家庭经营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提出“农村家庭经营转型”问题,指出传统农村生产方式应走向“互联网+大规模集约式农业”,未来应“从底层去优化和重构传统行业,从而重构整个世界”。

朱睿绮同学的报告涉及相关文献,受文献和现实启发而展开有意义的思考。建议对报告作进一步完善,如可在报告中对“互联网+大规模集约式农业”的内涵加以界定等。

参考文献

[1]猫骑士.从乡贤说起: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变化(三).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44172.

[2]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志》编纂委员会.勤奋村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8.

[3]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附录

调查实录

(一)问:现在农民们平时收入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个体户主要靠国家补贴以及自留地产值,承包地者主要靠收成,还有外出打工的。

(二)问:为什么?

答: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村民知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不再满足于靠天吃饭。

(三)问:有无其余收入?

答:有时候有副业及子女补贴。

(四)问:农民们都这样满足现状吗?

答:有的满足。

(五)问:是否每年财务有所结余?

答:基本有结余,因为新政策嘛实实在在落实了。

(六)问:结余的用途?

答:有时会存银行创收,有时选择网购。

(七)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答:村里很早通网,熟悉网络操作后生活十分便捷。

(八)问:对于现在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答:满意。现在生活质量比以前高了不少。

(九)问:国家对村镇是否有补贴?

答:有。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乡村大力支持发展,修路、筑桥,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