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神文明方面

二、精神文明方面

(一)陪伴缺失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许多农村更是出现妇老农业和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到2050年左右,我国人口极有可能下降到13亿左右。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将面临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局面。据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的老人只有一个子女,子女们大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农村教育水平自然是落后的,所以小辈们为了孩子与自己的将来着想,会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农村的老人们独守着空空的房子,子女们偶尔回一趟家,欢喜过后又陷入了思念,情感没了寄托。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要从本质上解决,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审美,寻找自己的新乐趣,可以去村里面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让自己变得老有所乐。当然,许多农民的思想已经固化了,他们遵从着旧一套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让他们突然尝试新鲜事物,肯定是有困难的,这时候子女们应当多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温暖一些。

(二)就业选择

农民这个职业,在勤奋村村民眼里是最辛苦、最吃力不讨好的。民以食为天,哪个国家都一样。但勤奋村正推行高科技新型农业技术,发展前景是可观的,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也许当一个农民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当一个现代化的农民一定是自豪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通过国家政策的帮持与群众的不断努力,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近几年生活状况改善,实现了基本脱贫,环境治理优化,社会保障基本完善。我们应关注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而农村的治理改善任务也远不止于此,相比较于城市,农村仍然存在结构制度不全面不完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城乡一体化在短时间内实现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认为要正确看待一系列的农村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农民基本生活的情况下,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顾好,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学籍号3101154050320180239

指导教师:朱惠娟,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唐宇浩,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白芸)

该文聚焦老年人对于农村生活改善的满意度。作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乡村振兴、治理等视角来思考,发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吁,表明了中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怀。调查中的思考表达了今后农村建设的目标为构建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体现了中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但将人们生活改善情况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梳理,似乎头重脚轻;调查样本数量呈现不清晰,数据应有参考文献或调查日期、调查人员等。整体思路方面,建议用现状、问题、原因、对策这种最基本的套路去梳理。访谈提纲里的一些问题与调查目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研究出版社,2002.

[4]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7-02-28.

[5]孙灵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这样重视生态文明.中国网,2019-08-27,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yFHPPCXX.html.

附录

调查问卷及结果

1.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退休工资和子女收入。

2.您家有几口人?

——五个人(儿子、儿媳、孙子和丈夫)。

3.您一般的闲暇活动?

——串门聊天,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

4.您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农民吗?

——当然不希望,当农民很辛苦的。

5.您家里还有自留地?

——国家在使用,自己就留了一块地,每个月还会有补贴款。

6.您对于村里的社会保障满意吗?

——挺满意的,村里有定点医院,看病很方便,医疗费可以在社保卡扣除。

7.您村里环境怎么样?

——自从垃圾分类以后干净多了,村里每天都会定时定点地来收,环境好了很多。

8.孩子们在哪里工作?

——他们都在城里工作,工作忙,大概一个礼拜回来两次。

9.您一般怎么出行?

——自行车和公交车,要低碳环保。

10.您村里有拆迁计划吗?

——不清楚,但现在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很多,不想搬走了。

11.您认为村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我挺满意的,就是希望村里的路可以修修平整,老年人走起来腿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