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引领的自治典型——东衡村的乡贤参事会

二、乡贤引领的自治典型——东衡村的乡贤参事会

东衡村于2011年成立乡贤参事会的雏形——“新农村建设推进委员会”,该组织由19名乡贤组成,受其启发,德清县民政局于2014年创立了乡贤参事会组织,并在县内大力推广。规定乡贤参事会是以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及开展互帮互助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性、联合性、地域性的基层社会组织。主要职责任务包括: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2.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开展扶贫济困;3.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推动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4.了解村情民意,反馈群众意见建议;5.积极推动实施村规民约,维护公序良俗;6.监督政府决策执行情况;7.承办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历经5年的发展,该参事会现已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和模式。

东衡村乡贤参事会在现实中的主要作用有:

(一)向下政策传达

政策传达,是乡贤参事会发展的最初动因,也是如今在治理中发挥作用最大的功能。每当村两委推行新政策之时,由于主要精力投身经济建设,村干部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向其解释新政策,而村民也由于对政策的不理解,无法充分配合村里的工作进度。因此,有关政策传达的问题通常由东衡村的乡贤协助解决。

例如,在2018年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房屋动迁过程中,乡贤参事会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动迁工作行将结束前,仍有5户村民坚持不愿意搬迁,村干部对此十分头疼。乡贤参事会随即在村主任的要求下着手解决此事,在例行商议会上,乡贤高先生主动提出由他来出面与那5户村民进行沟通。因为他本人就是动迁户,和他们又都是熟悉而亲密的邻居,其中有一户人家更是高先生的堂弟,好邻居甚至是亲戚之间的沟通效果会比旁人来得好。乡贤们仔细研究后同意了高先生的请求,并交由村两委会议讨论通过后正式实施。高先生预先仔细地了解了每一户村民的诉求,并对照动迁政策逐一分析了沟通的重点。随后,在与每一户村民沟通协商时,高先生都会针对对方的诉求详细解释村两委关于房屋搬迁政策的细节,将政策通俗易懂地传达给村民们。同时,针对村民的实际诉求,他设身处地替村民谋划,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村民谋福利,充分博得村民的理解与信任。在动迁开始后,高先生第一时间带头拆了自家的房子,搬迁至分配的新房。受其行为的感召,再加上对村两委的政策有了充分的理解,5户村民陆续同意了动迁。

对于政策的传达,东衡村的乡贤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为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定期修改扩充,“以礼辅法”,对一些法律没有界定的日常小事,更是将一种传统化的、村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内化成制度,使本村政策的传达更精细化。

(二)向上反映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东衡村的经济建设工作和事务工作日益繁杂,加之东衡村村两委人手有限,他们无法非常细致地关照村中事务的所有方面,在工作中难免会忽略部分问题。

当前东衡村的村支书主要负责众创园项目,需要长期在工地上指挥建设,而村主任则分管土地治理,也需要经常东奔西跑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检验任务。白天常驻村办的,通常只是些一般的工作人员,只起到基本的接待作用。因此,一旦村民在白天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办理或是有问题需要反馈,往往很难找到村里的主要领导反映,事情的办理周期也因之变长。在乡贤参事会组成后,村民们有了新的反映渠道,遇到了问题首先会找与他们亲密接触的乡贤们反映,随后由乡贤在晚饭时或第二天与村干部同去工地的路程中向其传达村民的意见和问题,并即刻讨论出解决方案发布实施,由此村民们对村委办事的认可度有了大幅上升。

乡贤参事会,就像村民与村两委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了曾经不畅的沟通渠道,曾因无暇与村民深入沟通而无法倾听村民们的真实声音与诉求的病症也就此化解,村两委也不再忽视村民们的切身诉求和良好建议,村庄治理环境大幅改善。

可以说,作为治理工作的领导者,在乡贤理事会的联通帮助下,村两委更好地发挥了领导的作用,更有效而充分地汲取了群众们的意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即时决策,即时推行。

(三)提升村民参与度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东衡村村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在满足了基础物质需求之后,村民们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例如,越来越多的村民希望可以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有部分村民因此找到了乡贤,向他们提出自身的诉求,希望他们能够与村两委进行沟通。

乡贤们对这些诉求是感同身受的。在乡贤参事会内部例会上简单讨论之后,乡贤们便正式行文向村两委提出建议,希望村里可以为村民提供各类公共活动的场地和设施。村两委领导们对此高度重视,在半个月内就正式立项拨款,不久之后即在村里建造了两个门球场,并在刚建造完成的幸福邻里中心新建了乒乓球室,在村东空地上建造了一个篮球场。此外,应村民的要求,村里还特地建设了一个电影院,定期播放村民们提议选择的影片。

除了建言献策,乡贤们还主动发挥自身力量,带头在村中组织了许多文体活动。在东衡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一场精彩、热闹的“村晚”,有的乡贤负责策划或编排节目,有的乡贤负责组织宣传工作,还有的乡贤则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乡贤沈先生组织起了夜跑团,每周固定的日子,都会组织起十余人的跑步爱好者围着村子跑步健身,上至六十老翁下至二十的青年都有参与。

可以说,在乡贤参事会平台的促进下,村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更是打造出了诸如“德清第一藏书楼”“德清第一钢琴村”的村庄品牌名片。

总体而言,德清县东衡村的乡贤参事会成为了该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乡贤们为桥梁,构建起了一个由村党委领导、村委负责的乡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