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关系到村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城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对农村的发展起到实际作用,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了调查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学生组成调研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农户进行访谈。
2019年11月12日,我来到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盛月琴老奶奶家中,她今年72岁,非常和蔼可亲。我以访谈的形式对她进行关于农村居住环境的社会调查。
我们在本次对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燃料:勤奋村村民历来烧饭炒菜所用的燃料以柴草为主。炊具以砖砌灶头、行灶、铁锅为主。许多村民自制蜂窝煤,自己做煤饼。
养殖:历来村民都有饲养猪的传统。农场建造了两个饲养场,集体和社员共养。各自家中也养着鸡鸭作为副业,大量家禽随意排便。1969—1986年前后,勤奋村三、四、五、六、八、九、十等生产队开始在各自家里饲养肉鸡,每年为市场提供鸡肉,并向国家出售。1990年间,五队村民卫友忠个人养鸭4000只以上。2000年以来,每个村民小组都有饲养鸡鸭农户,作为一种副业生产。
工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乡镇工业兴起,大量农用地被违法占用,并建造不少违法建筑,而这些违法建筑往往是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以前勤奋村有电池厂,在旁边的向阳村有电镀厂,“三废”污染问题严重。到了新农村建设时期,该村只是在清理河道、修整马路、加路灯等方面有所动作,工厂还是越开越多。同时,工厂大发展带来大量劳动力需求,外来人口需要就近入住,引发了村民私建民房。这些房子没有厕所或卫生间,人口密度高,管理差,村容村貌也日益脏乱差。
河道、空气:生活垃圾如纸片、塑料乱飞,河道就成了大垃圾桶。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有毒有害物质,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直接违法排入池塘河流,水面上都是垃圾与漂浮物,充斥着异味。
垃圾经常不及时运输,大件垃圾不愿意收,以至于躺在村旁边的垃圾中转站里污染空气。
村民思想意识:村民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一方面,由于农村村民文化水平有限,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性及其造成的危害尚不清楚,也不懂得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利用的相对有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进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单纯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
久而久之,环境变得脏乱差,留下了许多疑难杂症,周边村民怨声载道。
这些年国家政府对于整治改善农村环境也做了不少努力,我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1.2015年3月25日,《解放日报》刊登市人大代表德甄的提案——《关于勤奋村村民黄月琴反映的勤奋村环境问题的调查》。
同年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韩正在参加浦东新区代表团审议时,对浦东新区合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年内必须解决的承诺,并前往实地勘察,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村民参与,提出了相应策略。
2.“2015年起的全市‘五违四必’大整治,首先解决的是违法工厂的拆除,拆除还耕,变成基本农田。从源头上解决了勤奋村工业污染问题。随后两年内消除违法用地244069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23244平方米,企业减量400余家、腾出土地2700亩,整治违法排污企业32家,整治消除安全隐患290处、生产安全隐患598处,查处违法经营企业29家,罚款25万元,关闭11家,1.6万多头畜禽完成退养,整治小河道221条段,种植岸坡绿化10万米,整治无证违法经营点位1000余处,外来无序人口减少近2万人。”北侧的黎明垃圾填埋场已实现填埋封场,大型养猪场被拆除,河道被清理,马路得到修整,垃圾也由专人统一收。
3.2019年起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勤奋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完善,使原来的垃圾不及时运输导致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提高环保意识,共同维护生态安全,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整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勤奋村环境整治取得成效,但以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以广大村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来对照,仍有较大差距。
此次调查中,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文献,认为要进一步整治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当地要加强环保意识,多办讲座,向村民普及知识,使《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每家每户都贯彻落实。
2.将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延长产业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生态循环的模式;因地制宜,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时监控环境质量,广泛听取意见,各部门实行分工配合,提高效率。
3.多引进专业人士来治理,农村地区分散,环保工作难以进行,要做好未来几年的规划,使得百姓居住更加舒服。
总之,人是依附于环境的,若是毫无节制地索取、破坏,环境必定会对我们进行惩罚。若我们张弛有度,从心底热爱大自然,就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可以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改善。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要保护自然,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作者:陶馨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学籍号3101153002320180384
指导教师:张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龚昱,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茅天翼)
本文研究者怀着热爱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美共生的理念展开调查,发现以勤奋村为例的农村生态环境变迁,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研究,足见该生超强的问题意识和浓浓的情怀。农业与生态问题对自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小孩而言本就不易理解,更何况学生蹲点农村,走访村民,并提出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从中我仿佛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本文运用了访谈法研究农村生态,方法独特;在遴选访谈对象时,选择了年龄较大且与农村环境建设有密切相关的村民,选择合理,运用得当。如能扩大访谈范围,开展焦点团体访谈,对参考文献进行适当补充,则要素更完全。相信此次研究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珍贵的精神财富和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志》编纂委员会.勤奋村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8.
[2]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年鉴(2017)[M].上海:上海年鉴编辑部,2017.
附录
调查问卷及结果
1.请问农村整改之前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
——很脏,很乱,垃圾不及时清理,异味严重。
2.请问以前村民们以什么工作来维持生计?
——主要养猪、养鸡、养鸭,拿到市场上卖,鸡肉有一部分卖给国家。
3.请问村民以前如何处理垃圾?
——不及时清理,堆在一起,垃圾填埋场来不及填埋的时候,会在中转站烧掉。
4.请问以前和现在的居住环境对比起来您有什么感受?
——总体改善了很多,整洁干净了很多。
5.请问您觉得居住环境得以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2015年开始许多违法建筑的拆除是最主要的,还有鸡鸭猪等禁止家养,路上就干净了很多,以及修整马路,清理河道。
6.请问政府或者村民通过什么方式整改居住环境?
——市委书记韩正来过这儿,实地考察,村民提意见,然后制定规划,相关部门严格执行。
7.请问您知道工业“三废”吗?
——不知道。
8.请问您对现在的环境满意吗?
——挺满意的。
9.请问您对现在的环境有什么意见吗?
——垃圾的分类的桶只有两个,并不细致,而且回收垃圾的人一天就来一次,可以每日早上、下午各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