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中国,因为乡土中国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当我们亲身踏入农村时,不光要学会去观察、发现问题,同时要深入研究并且思考与分析,看看农村在国家政策下面貌的变化。于是借助本次学农的机会,我与勤奋村的农民张杏娟奶奶进行了一次详谈。我来到了她的家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对于上海的农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是一次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改进。

农村环境:充满生活气息和欣欣向荣的朝气,以村民大姓作为自然宅村的命名,如黄家、颜家,保留了历来的传统。但美中不足的是,道路和河道上还是存在不少的污染物,并且没有看见垃圾分类箱。

居住条件: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组农村住房基地,居住形式呈交叉(又称串新宅)居住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草房平房,到2000年后,陆续转变为新型别墅式房屋。在2014年的民情调查中,全村有二层楼房63615.91平方米,三层楼房4224.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3平方米。现在房屋错落有致,长街短巷,可以看出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勤奋村志》,第3、4页)

居家环境:张奶奶的家干净整洁,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生活基础设施较全面。

主要经济来源:在与张奶奶唠家常时,我们了解到了以下几个经济来源:子女的收入、房子的出租金,以及村委会的补贴和政府下发的退休金。出租金在300到400元每月。村民退休金从原先的15元、30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0元,提升了许多。如今在无缴金的情况下,每个月有1600元的退休金;在有缴金的情况下,有1700元,并且在每年过年时还会有补贴,补贴在1991年为600到700元,自2018年起改为2000元,这一过程体现了政府对于农村退休老人的重视。自2003年全村土地流转,粮油生产全面退出种植领域,农民福利待遇由农民养老、征地养老、社保养老、企业退养、国家直补等多种形式构成。农民就业,由中外企业、个体创业、联邦后勤、自由择业等方面组成。收入来源多样化,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也变得更加便利。(《勤奋村志》,第322页)

消费情况:购物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网络和农村大卖场。在张奶奶的描述中,我们解到,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她已经习惯用手机在App上进行消费:大件家用电器在“东方购物”上购买,她笑着跟我们提到最近在“双11”期间在网上买了一款太阳能热水器;小件的则在淘宝上购买,如一些坚果类的食品和小零食。“现在的科技可真发达哦,可厉害了,能省事很多。”张奶奶点头称赞道。另一途径为农村的菜市场。除了每天的蔬菜供应都出自自家田地外,其他的食品如肉类需要从菜市场购入,周边有三个菜市场——新港、曹路和合庆镇。新港的菜场是最近的,而张奶奶会骑着小电驴去买菜,既快捷又便利。

通信方式:全村除个别村民以外,90%左右的村民都配备了手机,而且用手机进行购物、交通餐饮交费、导航、医疗预约等,手机成为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工具。

道路交通:1957年前,道路以土路为主,后修筑了钢渣路,直到2010年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完成了通往每个家庭的白色路面工程;2015年到2016年年底,勤奋村在整治环境中,对全村村宅道路进一步整改,增设了小型绿化带和停车位。(《勤奋村志》,第268页)

现在村民多选择以公共交通的方式出门,周边公交车站主要为13路、18路。其他情况下一般会选择步行或者电动车,偶尔选择拼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也在日趋完善,人们不再为出行而担心。

医疗卫生:“我们村内有专门的乡村医生以及卫生室,平时觉得不舒服可以看看小毛小病,而且只需要支付20%的医药费,比以前划算很多。”奶奶一边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一边用手跟我们比画道。在《勤奋村志》中了解到,2016年有45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70岁以上老人享受新合作医疗政策,免缴合作医疗费。但在有大病的情况下则需去大医院,比如仁济医院,收费对于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较昂贵,这也是张奶奶所担心的。“人老了,就怕出什么大病,给子女增加负担。”奶奶叹了口气说道。

娱乐活动:张奶奶平时会跟老伴儿一起看看电视。离子大平板智能化、数字化、多用途的彩电和音响设备,自2015年起已陆续进入村民家中,并从当年的奢侈品转变为普通家庭平常的文化娱乐用品。各种智能电子学习游戏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生活质量提高,视野进一步开阔。村民平常还会一起跳广场舞,也有人喜欢种花、阅读报纸,还会随着村委会的组织进行外出旅游,收费也比较便宜,大概在100元到200元左右。

总体来看,勤奋村的环境十分整洁优美,阡陌交通,房屋鳞次栉比,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养老、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备,国家的惠农政策都落实到位。乡村文明,农民生活十分丰富,相较以前的农耕日子来说,现在的生活很轻松,悠然自得,大家对生活现状很满意,总体生活水平和质量良好。

分析与建议

1.从网购的普及,可以看出科技已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轻松。应该加大力度推广科技产品以及科学技术在农村生活中的日常运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2.在医疗方面,由于勤奋村在合庆镇的东北,位置偏远,村里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老早以前,你们都还没出生哩,大概是1960年左右,我也是听我妈妈讲以前都是被抬着去医院,有卫生室后,那时候叫赤脚医生,来帮我们看病。”奶奶回忆道,“有些我也记不清了,大概过了10年(1969年1月)开始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然后转变成了现在的村卫生室。”据了解,2001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勤奋村“四个一”工程中,投资10万元的村活动中心完工,村卫生室随之迁入新址。“我记得就在我出生不久后,那时候村内小孩会发一种麻疹,而且会传染。有隔壁小孩患上这种病后感染了肺炎等其他的不好毛病,我算是幸运的那个,然后嘛,国家就开始接种麻疹疫苗,现在也没那么危险的病了,都挺好的。”据统计,勤奋村卫生室2016年全年接诊病人3031人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见医疗水平的发展正在逐渐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

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村内没有完整的医疗基础设备以及相关的医疗技术,农村医疗和城市医疗相比至今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村中附近(5公里内)缺失二级以上医疗结构,如有大病,村民需动身去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大医院就诊则需大量的金钱,这会成为农民一个生活负担,而且会产生不想麻烦子女的想法,导致情况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从医保体系来看,城市一般为社保,农村有社保、镇保、新农合,但没有医保,且报销比例偏低,手续复杂。通过网上资料了解到,医保有很大的作用:如果生病住院了,所用的医疗手段和药物符合要求,一级医疗机构能报销85%,二级医疗机构75%,三级医疗机构70%,并且没有年龄限制。可见医保的作用之大。而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一直在提高,让很多村民倒吸了一口凉气,产生了不想交的想法。但事实上国家给予的相关补贴也是一直在提高的,报销的比例和范围也比以前的新农合高了很多,看病就医也更加方便。比如住院报销比例由试点初期的35%提高到目前的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以上,门诊报销水平也提高了50%左右。

在这些问题上,可以引进更加专业化的医务人员为村民进行更深的医务检查和相关治疗,每周一到二次,调整他们的日常作息,保证他们的生活健康,并为农村老人补充医疗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医疗体系的认识。

3.在生活方面,首先,农村的菜市场因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时常会有交通堵塞的问题,现已缓解并对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应进一步增加采购地点,防止再次发生交通堵塞的情况。据2016年农村普查显示,勤奋村每百户村民拥有电瓶车123辆、各类小客车64辆。但村里道路不平整,也不像城市那样宽阔,应合理扩大道路面积,并且保留农村原本的质朴风貌。同时交通线路单一,应增加交通线路,进一步完善农村的交通体系。其次,在农村老人与子女的交往过程中,发现子女对于老人的关心还是不够,所以建议老人的子女多抽空去看望,同时由村委会组织村中的年轻人担任志愿者,来跟老人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关心体贴。志愿者还可以把情况及时传达给老人的子女,告诉他们常回家看看,多多关心家中的亲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房接房、房对房的缘故,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大家互帮互助,比起大城市相对冷漠的人际关系,农村的人情味十足,出门就打招呼,还可以端着饭碗串门闲聊,没有城市那样的喧嚣匆忙,十分亲切朴实,自由闲适,别有一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生活情趣。

4.在环境方面,多年来,勤奋村在党支部和村委带领下,对村里的环境和民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从2010年的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2016年的环境整治工作,该村落实市委市府关于治理河道污染和环境脏乱差的要求,上下拧成一股绳,治水、减量、拆违,使全村面貌得到全面的改变。希望能够再次调动积极性,多建立垃圾收集站,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贯彻到底,提高并加强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同保护勤奋村的优美坏境。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说过: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要把这个基层打好,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改革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在2017年10月18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这次农村调查可以看出,上海正在大力发展各个方面,也十分重视农村的状况,并且上海这座大城市起到了很好的领头羊作用,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付出与贡献。但就像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所说,情况是逐渐了解的,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事物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我们应该对农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研究,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一步步去落实贯彻,使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让上海更加美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会有希望。

作者:陈宝妍,上海市高桥中学,学籍号3101153004320180154

指导教师:刘洁,上海市高桥中学;刘佳玲,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嵇彩虹)

作者以“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中国,因为乡土中国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勉励自己,深入农村开展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道路交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设计问题,实地走访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张杏娟奶奶。通过走访了解到勤奋村整体社会环境良好,总体生活水平、人民满意度都很高。同时,作者也对基本医疗、交通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现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农村社会现状”是一个较为宏大的选题,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如能选取其中一个横切面,则可以更加深入、严谨、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获得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中华书局,2020.

[2]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志编纂委员会.勤奋村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8.

[4]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