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勤奋村村民的各方面生活状况如下:衣着方面,大都是土布为主;住房方面,以草房、瓦房、平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仅12平方米;饮食方面,村民饮食十分单调,米、胡萝卜、青菜饭交替着吃;出行方面,勤奋村位置偏远,主要依靠步行或独轮车;经济结构则以农产品销售为主。可见,勤奋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较为贫困,因此我研究了国家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一系列成效,了解勤奋村村民生活改善的原因和状况。

在2019年12月5日,我走访了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开展关于当地扶贫情况的调查。在此之前,我阅读了《勤奋村志》,对勤奋村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下是勤奋村村民收入来源的情况。1950年前后,村内主要收入来源:一是粮食、棉花、油菜籽、杂粮等农作物销售多余部分,此外还有养殖业和其他副业生产收入;二是进城务工、经商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三是泥水匠、木匠、铁匠、漆匠等季节性工匠的经济收入;四是一些来源不稳定的收入。1955年农业合作化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村内经济主要以粮、棉、油及养殖业为主,辅以社、队企业经济,经济总量维持在低收入水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奋村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耕作制度。1986年,棉花生产退出种植领域,单一经济向多种经济转化,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1986年农村家庭经济收入2000元,人均收入3000元。2010年人均5100元。2010年,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20507元。1981—1983年,3年总收入207.37万元,农业占比55.12%,工业占比24.99%,其他占比19.89%。1986年,全年经济总量1286426元:农业433600元,占33.71%;养殖、副业564926元,占43.91%;企业及外出劳务287900元,占22.38%。农业经济收入在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渐低于其他产业经济收入。1983—2002年,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1993年起,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种植计划依托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落实,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养老福利、工业企业创办促进了就业,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2003年,全村土地流转,粮油生产全面退出种植领域。村民福利待遇由农民养老、征地养老、社保养老、企业退养、国家直补等多种形式构成。村民就业由中外企业、个体创业、联邦后勤、自由择业等方式构成,收入来源多样化。[1]

我们调查的老年村民,他的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社保金(养老金)和子女外出打工的收入。不同于1950年前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棉花、油菜籽等农作物销售多余部分,现在已转变为以进城务工为主。这与勤奋村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密不可分。

不难看出,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对于勤奋村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经济收入层面使农民开始逐步摆脱贫困,应确保后续的脱贫扶贫工作进一步落实。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得知如今勤奋村村民的家庭主要开支为医疗和子女婚嫁,而日常生活开支所占比例减少,即恩格尔系数降低,这符合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所以,虽然农村居民的医疗开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随着日常开支占比减小和农村医保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加入医保后,医疗开支逐步减小。村民若患病,可以搭乘公交车前往就近的医院就医,相比1957年前后依靠步行前往就医的方式,有很大的改善。此外,由于消费水平提高,家庭日常的消费呈现多元化,选择购买私家车的村民增加,外加勤奋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村民们往往可以得到方便并且便宜的医疗保障。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了解到勤奋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状况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有显著改善。尤其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农民们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从根源上逐步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的策略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改善经济状况的同时,可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路灯等等,这样可以方便村民日常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和往来。

作者:陈慧捷,上海市泾南中学,学籍号3101154008320180025

指导教师:杨蓉,上海市泾南中学;刘淑清,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周敬山)

本文通过对合庆镇勤奋村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得出勤奋村村民当前就业方式多样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有显著改善的结论。调查报告的结论真实可信。

该报告的优势是利用村史文献,通过数据对比得出清晰结论。如新中国成立之前勤奋村村民“衣着方面,大都是土布为主”,“住房方面,以草房、瓦房、平房为主”,“饮食方面,村民饮食十分单调”,“经济结构则以农产品销售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勤奋村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耕作制度。1986年,棉花生产退出种植领域,单一经济向多种经济转化,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由农民养老、征地养老、社保养老、企业退养、国家直补等多种形式构成。村民就业由中外企业、个体创业、联邦后勤、自由择业等方式构成,收入来源多样化”。

建议将问卷调查结果、访谈对象情况及访谈结果补充到调查报告中,进一步丰富调查数据,使调研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清晰地呈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志》编纂委员会.勤奋村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8:322-325.

附录

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来自上海泾南中学的学生。今天来拜访您,想要了解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解到的情况,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这份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仅用于学术研究,保护您的隐私权。

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您的政治面貌是?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群众   其他______

3.您所在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农产品种植   养殖业

家庭副业   本地企业收入

外出打工   其他______

4.您对您家庭的经济水平感到满意吗?

很满意   较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5.您对所在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感到满意吗?

很满意   较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6.您主要的家庭支出是?(多选)

日常开支   医疗

教育   婚姻

购车   购房

其他______

7.您认为所在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几年相比如何?

很有改善   改善较多

没有显著改善   不如之前

8.您加入农村医保了吗?

加入了   没有加入   不知道

9.有了医保后,您家庭的就医情况是?

方便又便宜   只是便宜一些

便宜但不方便   没有加入医保

其他______

10.村子里是否有党组织?

有   没有   不知道

11.您认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对社会建设有什么建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