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庆西沱两地高中生方言普及情况影响因素
2025年08月10日
二、上海-重庆西沱两地高中生方言普及情况影响因素
(一)地域条件因素
地域条件对于语言的形成、融合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自身地势平坦且幅员辽阔,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具有先天性的对外交流发展和语言文化接纳的优势;重庆处于中国南方内陆地区,多山,地势崎岖,西沱镇作为历史悠久的遗迹,保留了诸多古镇本貌的地域特色,造成大规模对外开放十分不便,久而久之形成了封闭的语言圈。
(二)经济发展因素
方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是拥有社会和文化认同感的一类人群,常使用某种方言的人往往很难与使用其他方言(包括普通话)的人进行沟通。这种由方言差异带来的隔膜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通常经济越发达,人与人的交流就越频繁和密切,但是方言的这种阻碍作用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交流主要集中在同一方言地域内,使得对外交流程度有所降低,不利于一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对外发展领路人,规范统一的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各领域人们践行的标准,这种标准在长期实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上海人的生活中;而重庆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西沱镇所在的石柱县又是中国贫困县,脱贫是当地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目前谈不上对外贸易等任何经济交流活动,因此普通话的普及并不要紧。
(三)语言教育因素
在研学过程中,我组成员对石柱土家自治县西沱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访谈。负责人表示,目前西沱地区仍在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教育,鼓励人们尤其是上学的孩子们多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并且暂时没有官方、社区或学校组织的方言教育有关活动。
在上海,关注沪语的宣传已有些时日了,许多保护沪语的措施正在实行,如公交线路用上海方言播报、开播上海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等,编辑沪语教材、调动媒体和社区的力量组织的沪语宣传学习活动也正在走入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