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的建议

五、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的建议

针对以上数据信息的分析,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于少数人抵触垃圾分类

1.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力度,摸清排查个别恶意违反者,对其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感化,告知实施必要性。因为最后的循环利用环节对垃圾类别的统一要求极高,且考虑到部分垃圾污染破坏力极强,应努力防止出现个别害群之马。

2.加强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知识普及越详细越好,因为只有对垃圾分类知根知底,方能面对各种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任务。年轻人普遍较为活跃,想要改善环境,必须要从根本入手,那就是建立孩子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态度。生活中,多数家庭以孩子的成长发展为中心,由孩子自己向家人传达正确思想,感染整个家庭认真参与垃圾分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在农村,村民之间的交流往往多于城市中的邻里互动,因此感情更深。故可以利用独特的人际关系,发动群众参与和互相监督,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

3.大范围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度。据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村民都愿意参与有积分奖惩的垃圾分类体制。增加趣味性,让村民有参与感,以此调动民众积极性。

(二)对于村民尚不能完全正确分类垃圾

可以增加志愿者服务岗位,在起步阶段,严格要求村民正确分类。但这对志愿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可以将这一问题与前文中加强青少年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建议相结合。

让青少年们在课余时间帮助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课堂内的知识得到实践运用,还可以锻炼他们有耐心、有担当和有责任心等优良品德以及为人处世的交际能力,为共建美好社会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如此,既可以大大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效率,又减轻了村民因一开始对于垃圾分类不习惯所造成的焦虑。

加强村委会宣传力度。据调查,村民大部分认为,村委会开讲座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宣传,是最为有效的宣传方式。农村老人较多,通过不间断的宣传讲座可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提高大家重视程度。

(三)对于每日垃圾统一回收出现的拖沓

相关部门对农村垃圾分类应抱有积极态度,做好民众的“领头羊”。目前垃圾分类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打好群众基础,多一些耐心,以身作则,稳步推进。其中更要加强监管,严抓偷懒、草草了事等态度问题。如此坚持不懈地宣讲,相信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未按规定时段回收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四)对于作息时间不一致造成回收难的问题

可以在不同时间设立不同的垃圾投放地点。例如1号垃圾投放点清理时开放2号垃圾投放点,时间错开,最大限度地解决时间矛盾,增加投放时间段,配合村民的作息规律,提高效率。

根据本次调查反馈,大部分村民要求增加定点投放的各类垃圾桶的数量。如此明显的问题存在,说明相关部门的实地检查力度仍然不够,需要更加重视,应定期前往垃圾分类实地进行了解。

(五)其他建议

农村垃圾分类可以与当地产业基础相结合,直接利用回收的湿垃圾做堆肥,发展林业、养殖业。据调查,农村垃圾回收,湿垃圾占比总垃圾的50%—60%,假如直接在农村当地利用这些湿垃圾,将会减少该农村近一半垃圾,并且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耗费的资金、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