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与建议
(一)重庆方言认同度对方言传承之重要性
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越有利于交际的语言越能赢得使用者的认同。因此,方言本身有限的交际功能让人们对方言的认同度逐渐下降,进而影响了人们对方言的使用和传承。
根据已有调查,能说地道重庆方言的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越小的人越不能说出地道的重庆话,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可见重庆方言在代际传承上出现了断层,不能被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从整体上看,重庆方言在诸多领域中还发挥着积极的交际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退出交际舞台。同时,在语言态度上,人们对重庆方言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因此,重庆方言并未因语言认同问题而濒临灭绝。重庆方言自身的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加强言语社区内重庆方言社会职能的规范,提高对重庆方言的认同,才是保护重庆方言的关键所在。
(二)上海方言发展建议
沪语的发展同样基于方言认同度的重要性。
从教育环境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看,学校和社区等组织的青少年方言教育活动应当更注重激发青少年对方言的学习兴趣,慢慢培养出一种认同感;同时,家庭是语言教育的第一课堂,上海本土家庭也应当多多让孩子感受沪语氛围。
从方言文化传播媒介的角度看,应做到紧跟潮流,尽力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诸多方言传播媒介中,认可度最高的是“方言文化衍生品”——类似于文创品的概念。沪语的宣传或许可以在这条路上试着走一走。
作者:马舒仪,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籍号3101152005320180089
严彧阳,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籍号3101152005320180062
孙子荃,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籍号3101152005320180063
指导教师:吴赛金,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金蕴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俞志元)
该论文比较了上海重庆两地的方言普及程度,希望通过该研究引起更多的年轻人对本地方言的重视,保护本地独有的语言文化。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价值和时代气息,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能用图表加以展示。论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比较合理,语言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光勤,曹建华,邵帅.语言多样性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差异[J].世界经济,2017(03).
[2]曹峻盛,顾珊,杨文轩.生态语言学视阈下高校方言现状和创新的保护措施[J].现代交际,2019(12).
[3]李函柯.从方言认同视角看重庆方言的保护[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