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11月末的风有些刺骨,但在前往勤奋村的路上,早晨8点多的阳光从树枝间透出来,照在我们身上,应了这条“向阳路”的名字,也显出了我们心中的热诚。走过一座小桥,在路边一个缺口向内弯入,我们组便看到了本次调查对象:王爷爷。屋内凳椅已摆放整齐,待我们入座后,调查也就开始了。
通过提问,我们了解到王爷爷今年已有72岁高龄,膝下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育有2个孩子,女儿也有一个孩子。如今,三个孙子辈的孩子中,有一个孙女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一个孙子正在读大学,另一个小外孙在上小学。尽管王爷爷与老伴已上了年纪,但他们还是跟众多老人一样帮忙带小外孙。
我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并思考勤奋村农民对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愿望,其实很难让一个人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把自己对生活现状的愿望以及背后的原因一一细说。因此我通过询问王爷爷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初步了解爷爷对生活的愿望。
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王爷爷,经历了许多社会变迁。王爷爷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从教育角度看,王爷爷认为“文革”期间教育资源遭到了浪费。“其实蛮可惜的。”王爷爷苦笑道,“不过现在好啦!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我们有学上,甚至有机会上大学,到现在教育这么普及,基本都能上本科。”他话锋一转,向我们细述近年来的变化,不仅对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到欣慰,还表露出对自己孙子孙女外孙的自豪之情。从王爷爷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上,我看到了对教育的认识以及重视。
王大爷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多物资少”“粮食平均分配”“衣服布料用票子换”的社会状况着实让人心酸:“大过年了,衣服小了只能拼拼补补,不像现在……那时候苦啊……”现在,王爷爷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比当年好多了。那让后代子孙们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愿望,我想,也应得到了满足。
从“食”这一角度剖析,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民一顿饭只有一个素菜,外加一点米饭,偶尔可能会见到荤食。但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变得丰富了。费孝通先生也曾就“营养”问题在他的书中说道:“食品是家庭开支的一个主要项目……,为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一定数量的食物,或多或少是恒定的,因此它在家庭生活中成为一个相对恒定的项目。”
从农民平日生活的实际出发,要关注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而与农民切身相关的莫过于社会保障体系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社会保障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的医疗水平也越来越好,不同等级的医院能报销的比例也不同:“在镇卫生院可以报销60%,二级医院(可报销)40%,三级医院(可报销)30%。”王爷爷对医疗报销十分了解,对我来说很难理清的报销比例,他能倒背如流。然而,王爷爷希望提高“可报销部分”的比重,以合理减轻农民的看病压力。“像我们现在,生个小感冒还好,可是生了大病,‘报销’依然解决不了我们的看病压力啊!”
要想深入调查这一问题,首先还得从了解勤奋村医疗卫生的发展变化历程下手。《勤奋村志》中提到,村内的医疗卫生问题是以1957年为时间节点的。1957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看病成了村民的难题。村民生病后,可以自己去合庆镇或者龚路两个地方的联合诊所看门诊,若重病患者就要请人用独轮小车等载具抬去看病,极其不便。也可以请医生出诊,然而也会出现麻烦事:碰到了西医,则根据病人家属的诉求带齐药品去病人家里;碰到了中医,那就要经过诊脉、问诊等过程,根据病情开药方,病人家属再去中药房赎药,这样一来二去,既费力又耗时,容易耽误病情。所以当时许多村民有病了都是能挺就挺,导致许多人落下后遗症,甚至在去医院的路上撑不住而去世。勤奋村的医疗事业到了1957年以后开始有所好转。1958年,村里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卫生所。接下来近7年时间,勤奋村的卫生室相继建立。1965年到2001年,成立了勤俭大队勤奋村卫生室,于是“赤脚医生”张全妹等人便组建了村里的医疗队。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勤奋村积极响应,在勤俭合作医疗大队两委开会讨论后,确定从下半年起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到1983年,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达到1574人。但自1983年至2002年,参加人数有所减少。
相较之下,城市医保的参加人数是逐年上升的。人数减少的原因何在?是农村医保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还是其他原因?
在这里首先应当明确一件事:对于城镇居民,通常就是一种社会保障——社保;对于农村居民中,由于征地、升学、参军、入城工作等原因,有社保、镇保、农保(新农合)等多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工作岗位的增加,农民不再仅仅留在家乡种地,这就使得“农民=务农者”的说法失之偏颇——农村有许多途径可以离开农村,从事其他职业。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父亲是南汇农村户口,但由于在上海城区工作,公司承担他的社保,所以即使是农村户口,他还是享受社保,并不参加农保。
再按照王爷爷所熟悉的报销比例,粗略算一下。如果有一位上年纪的农民得了关节炎,假设看病费用为8000元,到二级医院就医,那么他可报销3200元,自费支付4800元。再假设他一个月养老金有1500元,那这么看来,要治疗一个在老年人中普遍的关节炎这样的小毛病,也许会花去一位农民将近三个月的养老金,更不要说王爷爷所担心的更加严重的大病了。
为了使研究更加彻底,我调查了一下农村医保和城市医保的差异:
首先,两者的概念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其次,基本原则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原则是:1.强调自愿参加,多方筹资;2.强调以收定支,保障适度;3.强调先行试点,逐步推广。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
再者,覆盖范围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只有农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再一个区别是缴费办法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缴费是严格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缴费主体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按规定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最后,两者的待遇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待遇要求参合农民每次到县(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凭合作医疗证可直接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将为农民报销所支付的资金数额以及相关凭据,定期报到县合作医疗办,经县合作医疗办审核并开具申请支付凭证,由代理银行或信用社直接将资金转入有关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账结合方式,参保人员在享受个人账户门诊包干费的同时均可享受住院医疗统筹、大病互助、特殊病种包干待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较流行,但除了进城务工的农民之外,其他农民也有不愿意参加的。在王爷爷心里,他对以下三点是希望改进的:1.新农合保障水平有待提高;2.报销比例偏低;3.报销手续复杂。对此,我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加强监管、加大宣传这类医疗机构,提高农民对这些机构的认识等措施,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在了解到王爷爷的想法后,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了解我身边的人,经思考得出的意见。王爷爷只是我们国家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分子,在他身上既有农民的本质和共性,也有其个性。
另外,近年来物价上涨,养老金却涨幅甚小,令王爷爷担心农民养老成为一个未来问题,他希望每半年增加一些养老金,涨幅可以是5%,也可以是10%。从我的角度看,由于我了解像我父母这样的工作者们都在交税,而且比例也不小,或许最后能到农民手中的养老金在过程中会有缩水,但总体来说,不论是我们国家或仅是上海地区,社会赡养压力还是很大的。同时,上海因为有大量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所以户籍人口的老龄化其实并不等于实际人口老龄化。因此,就我的浅见,我认为我们在控制老龄化问题上的举措——“生育二孩”“延迟退休”等,都颇有效果,应当保持。毕竟,人口问题是长久的,人的成长、社会的变迁、国家的发展都会对人口的发展变化起作用,绝不是通过一年半个月就能有所体现的。那么这个时候相关负责人应当把农民的心理安抚好,做好村里老年人对于实际人口老龄化认识的普及工作。我相信在国家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让王爷爷这样的农民在踏实感中幸福安度晚年。
身为一名高中生,我的见解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我希望王爷爷的愿望能实现,也希望我的拙见能对我们的社会有所帮助。
作者:潘飞妃,上海市高桥中学,学籍号3101153004320180010
指导教师:徐洁,上海市高桥中学;刘佳玲,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刘国璋)
从通篇论文中发现该同学有许多正确观念,如:“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通过自己努力帮助农民把问题喊出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调查就是要解决问题”……在调查计划中,有调查目的(了解合庆镇勤奋村农民对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愿望),有为调查拟定的问题设计;通过调查实践,终于写出一篇调查报告论文,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任务要求,从内容和结果来看,也是可行的,有一定参考作用。这些均值得肯定。
不足之处:大概是初次实践并撰写报告论文,内容素材较多,仅根据调查先后程序交代式地平铺直叙,使人看了不明确作者有哪些鲜明的论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
[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Peasant life in China: A field study of country life in the Yangtze valley:英汉对照.戴可景,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3).
[3]人民网.社会保障体系.[2020-03-07].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6499/9981536.html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099009/5a9ax2irAEDMH5I eMTdfyy6cSp2LRHLOi1F0KrjPphVbp4NmUIENfOfiibxhW3TwXorIAUqbMjcTQHe3EgeoJjmYtB DlmTKMRXBkd1OD0Jay37TWJU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