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庆西沱两地高中生方言普及情况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且可靠地调查两地高中生方言普及程度,我组成员对上海、重庆西沱两地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的分发方式。参与上海问卷人数114人,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参与重庆问卷人数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两份问卷共同涉及7个相同性质的问题,分别从语言行为、语言态度和语言意识三个板块设问。鉴于预备功课中了解到上海高中生中不会说方言的比例较高,而重庆高中生方言掌握度较好,因此在“语言意识”板块里,分别在上海版和重庆版中加设了“不会说的原因”“有无意愿学习”和“对重庆方言保护措施评价”这几个问题。
1.问卷的“语言行为”板块分成“能否听懂”“是否会讲”“使用频率”三个维度
图1 能否听懂方言
如图1所示,按照单图分析,可以看出两地随着方言听懂程度的降低人数占比逐级递减,其中“完全能听懂”人数约占50%,听不懂约占1%—2%;由两图对比可知,重庆西沱“完全能听懂”和“能听懂大部分”人数占比大于上海,前者“能听懂少部分”和“听不懂”人数占比小于后者。总体来说,两地高中生能听懂方言程度较高且基本持平,重庆西沱比上海能听懂人数比例略高。
图2 是否会讲方言
如图2所示,重庆西沱高中生会讲重庆话程度按“交流无障碍”“会讲一部分”“完全不会讲”逐级递减,其中“交流无障碍”人数占比将近六成,“完全不会讲”人数仅占1%,而上海高中生中“会讲一部分”人数占比最大,约为50%,“交流无障碍”人数与本地“会讲一部分”比例差距较大,且与重庆西沱同程度比例差距明显,“完全不会讲”的人数更是超过一成,占比约为重庆西沱同程度比例的13倍。总的来说,两地高中生会讲方言程度差距非常大,且与能听懂程度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图3 使用方言的频率
如图3所示,重庆西沱与上海两地高中生使用方言的频率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异。重庆会讲方言的高中生中逾八成人数“经常使用”方言,可见当地高中生的方言使用率极高;相比之下,上海会讲方言的高中生中“经常使用”的仅占两成多,而上海最多的占比是“只在和家人对话时使用”,占本题参答总人数的四成,“基本不使用”的人数紧跟其后,占据近四成。
2.问卷的“语言态度”板块调查方言和普通话在高中生心中的地位占比
图4 方言和普通话在心中的地位占比
如图4所示,两地高中生心中的方言和普通话地位比例是有着显著差距的。显然,方言在重庆西沱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普通话更重要,方言与普通话之比接近3∶2;相比之下,上海的高中生认为普通话在心目中占比超过自己的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比约为2∶3。这一结果显示了两地高中生基本的语言态度,与上述对语言行为的调查结果基本符合。
3.问卷的“语言意识”板块分为“对有关机构加强方言宣传的态度”“对方言文艺作品的了解”“你心中的最佳方言传播途径“三个维度
图5 对有关机构对方言加强宣传的态度
如图5所示,近六成重庆西沱的高中生对于有关机构加强方言宣传持“无所谓”的态度,逾三成人数认为“很有必要”,近一成认为“没有必要”,这与方言在当地高中生中已经得到较好普及的现状相符,但也能体现出当地高中生整体语言(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现实;而上海的调查结果显示,“很有必要”的支持人数逾五成,近四成持“无所谓”态度,近8%的人觉得“没有必要”,从这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上海高中生的语言意识较强,但仍有较多人语言意识薄弱乃至匮乏。
图6 对方言文艺作品的了解
如图6所示,两地调查结果共同点是“知道但没了解过”的人数占比逾七成,可见两地高中生了解方言文艺作品的主动性较差。结果显示重庆“主动了解过”人数占比超过上海,“完全不想了解”人数也比上海少,可见重庆西沱的高中生相对于上海高中生对方言文艺的了解度和积极性更高。
图7 你心中的最佳方言传播途径
(此题为多选题,图示百分比是选择此项人数占总参答人数之比)
如图7所示,两地高中生心目中最佳方言传播方式的相同点在于选择率最高的是“口口相传”,其次是电视节目,最低的是“书本期刊”;不同点在于重庆西沱更偏爱川剧节目,而上海更多地选择了广播节目。
以下是附加题目:
图8 不会说上海话的原因
图9 有无意愿学习上海话
不会说上海话的原因中,“家庭没有说上海话的习惯”占了总人数的八成,可见家庭的语言氛围是影响方言传播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占据近七成的“学校大多使用普通话”,这说明学校的方言教育以及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习惯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一半人对于学习沪语“不太感兴趣”,“想学”人数占三成,两成“完全不想学”,可见上海高中生学习方言的积极性较低。
图10 对重庆方言保护措施的评价
由图10可见,重庆西沱高中生心目中重庆方言的保护措施实行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