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艺班

(三)茶艺班

虽然武夷山地区已经推出了茶文化相关特色产品,但是种类过少,产品拘泥于茶叶本身,而非茶文化。这是现在武夷山茶文化相关特色产品的缺点,使产品的受众受到极大的限制。将茶文化特色产品实用化、大众化,是现在该类产品的一个需要改进的方向,比如将茶文化元素融入笔记本、手帐胶带或是整合茶叶知识出版读物等等。

茶文化展览已在前文提及,这里展开讨论被选率超过50%的另一个选项——茶艺班的开设。我国实行保护传统文化的相关措施已有数年,与传统文化相挂钩的各类课程也在近年来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为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技能,茶艺班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茶艺班可以向学生传授制茶工艺、鉴茶技巧等与茶生产加工相关的技艺,还能带领学生品味茶文化的内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说是理想的课程内容。

然而,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会无法避免地消耗学徒的大量时间,同时在现代各类新型技能竞争的高压力下,传统文化中很难加入新鲜血液,在源头上就已经设立了一道很高的门槛,再加上过程之艰苦与后续就业之不易,让茶文化难以壮大起来。

要解决相关问题,可以实行一些相关的福利政策。比如设立茶艺考级制度,通过后授予证书可以获得考试加分(类比音乐、体育特长);通过福利补贴提高茶艺工作者收入;等等。这样可以为茶文化注入新生力量,从而保证其更好地发展。

作者:蒋语婷,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籍号3101152005320180104

石嘉炜,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学籍号3101152005320180002

指导教师:方一幸,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金蕴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实习学校

专家点评(俞志元)

该论文针对武夷山地域特色茶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调查中,小组成员主要使用了实地调查法和问卷法。走访了当地的多个机构,并对当地的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武夷山茶文化的调查。调查内容丰富,包括茶文化、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茶博会、茶文化歌剧等。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在论证过程中,建议加强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并用图表形式展示问卷数据。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实地调查的受访者的原文加以论证。

在研究结论方面,建议增加一个“总结与讨论”的部分,总结观点,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政策建议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地区或国家发展茶文化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张谚.武夷山茶文化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1.

[2]李琳.斗茶与福建茶文化[J].炎黄纵横,2007(11):38-39.

[3]杨国学.武夷文化与闽北文化学理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08,27(1):34-37.

[4]黄远水.风景名胜区产品开发与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以武夷山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2):59-62.

[5]郭伟锋、薛盈洲.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85-86.

[6]黄贤庚.茶事笔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附录

调查问卷

1.请问您的年龄是?

A.0—17  B.18—30  C.31—44  D.45—59

E.60—70  F.70+

2.请问您常住在产茶地还是非产茶的城市中?

A.常住产茶地(如武夷山、云南等)

B.常住非产茶城市

3.请问您平时喝茶吗?

A.经常喝  B.偶尔喝

C.基本不喝  D.从没喝过

4.请问您是否愿意接触茶饮品(非饮料类)?

A.愿意  B.不太愿意  C.完全不愿意

5.请问您对武夷山茶以及武夷山茶文化有了解吗?

A.了解  B.了解过但不是很了解

C.基本了解并愿意继续了解  D.没了解也不打算了解

6.请问您觉得武夷山茶以及武夷山茶文化对中国文化来说重要吗?

A.非常重要,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不是很重要,但对中国文化有一定影响

C.不重要,在中国文化中可有可无

7.请问您觉得喝茶是否有助于修身养性?

A.有  B.感觉有但是没有试过

C.没有,喝茶和修身养性能有什么关系

8.请问您觉得未来可以用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扬武夷山茶文化呢?[多选题]

A.开设茶艺班

B.关于武夷山茶文化的展览

C.有关武夷山茶文化的青少年、儿童活动或比赛

D.在综艺节目中加入与武夷山茶以及武夷山茶文化有关的环节

E.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加入武夷山茶文化相关内容

F.其他

9.请问您认为茶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优势吗?[简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黄远水:《风景名胜区产品开发与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以武夷山为例》,《旅游学刊》,2007年第22卷第2期。

[2]郭伟锋、薛盈洲:《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