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传说
2025年08月10日
记忆与传说
太行山东部有条支脉,方圆数百里,峰峦万千重,山高谷深,荒林密布。数千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曰隆虑。汉朝时为避殇帝刘隆讳改名,称林虑山。
林虑山南麓,向东岔开十数条支脉,如同千年古树暴出地表的根须。根脉之间,岩嶂相叠,坡岗相依,沟壑纵横,溪流曲折,绵延数十里,人称石板沟。
石板沟错落显隐的皱褶里,星星般点缀着二十多个村落,依山就势,鸡犬相闻。其中最大的一个,叫石板头,有三百多户;最小的一个,叫蚁指盖,只有一家人。由于到处是石头,盛产优质石板,故山民的生活处处与石头相关,石桥、石街、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磙、石墩、石缸、石案、石槽、石臼……修房盖屋,石头是主打,石块垒墙,石板盖顶。老辈人常说:“石头盖房,冬暖夏凉。”
二十多个村庄,虽然都有名字,地图上却查不出,地图上只有一个石板头。小村的人走出山外,有人问哪村的,自知村小,说出来无人知道,干脆亮出名气最大的,高门大嗓地说:
“石板头的!”
对方听了,马上点头:
“噢,石板头,山死了!”
这里的“山”,是形容词,山高路险十分难走的意思。
有时,山外人去山西,想抄林虑近道,打探路径:
“老乡,上山西往哪儿走?”
知情者扬起胳膊,朝西方半山腰云彩眼里一指:
“走石板头。”
听者望一眼云山雾罩的所在,脊背先凉了半截。
也有时,小孩缠着爷爷说古,老人白胡子一抖,张嘴就来:
“话说某年某月,在石板头的半山腰,住着一户人家……”
所以,石板头有时指一个村,有时指一片村、一带山脉,或是那条通往山西的山道,有时又能代表整个林虑山区。当然,还可以是一些经久不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