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人生

群里人生

四十年前,石板头东边的东河沿,是一带宽阔的河滩,绕着村子向北延伸,七八里后到桑树湾与洹河相遇,水面突然变宽了,被一道大坝拦腰截断,形成碧蓝的水库。水流通过坝上的发电站,继续向东,据说能流经安阳,汇入卫河,最后奔入大海。

每逢雨季,河水暴涨,东河沿一带满眼是水,在村西头就能听见哗哗的涛声。夏天洗衣,秋天磨粉,女人晾晒,男人洗红薯,河边热闹非凡。要是在冬季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滩里会露出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水坑。冰封雪冻时,有人凿开冰面,能从冰窟窿里抓到活蹦乱跳的鱼。鲫鱼、鱼、黄三枪,什么都有。平坦的地方,还能放电影。常常是冬季的晚上,县里的放映员就着河边的杨树,系上幕布,发电机轰隆隆一阵巨响,灯泡唰一下亮了,河滩上如同白昼。村里的男女老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站在路边,或坐个杌子,边聊天边观看。小孩子喜欢热闹,会早早跑来,抢个靠近银幕的地方,搜寻河滩中的乱石,垒起一排石凳,然后跳上去,东张西望,左顾右看,神气极了。

河边有棵老槐树,据说是明朝洪武年间栽下的,树冠高大,树枝粗长,足足遮住一座庙。那庙就是龙王庙,坐北朝南,有五间琉璃瓦的正殿,两侧各三间客房,前面还有一个厚木板的山门,正对着河滩上游的河口。据说解放前这里香火挺旺,能供南来北往的车马客起火打尖避雨住宿,但解放后就变得冷清了。先是作了农会会所,后来成了村委会,还在此办过扫盲班,再后来归了村里的学校。“文革”后,学校在此办了个中学班,四十多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是石板头村的一茬人。

笔者在《弥勒崖》中曾有记述,上初中的班长揭发同学满仓搞“阶级报复”,结果满仓坐牢,班长在弥勒崖出事。这两个人就出自该班。

班长出事后,新班长由马成接替,从初中到高中,再没换过。

马成家穷,弟兄又多,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去了。他到过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提泥搬砖,绑钢筋、安管道,后来做技术员,再后来就带人自己干,如今是村里最有钱的包工头。

马成六十岁了,摊子丢给了儿子。城里有套房,是开发商给的顶账房,二百平方米,精装修,但他住不惯。挣了大半辈子钱,突然什么事也不做,竟不知如何是好。他不会唱歌跳舞,不爱打牌下棋,也不好抽烟喝酒养鸟遛狗,看别人早出晚归天天有约,他深感寂寞。闲来无事,特怀念学生时代的日子,乃多方打听,联系到当年中学的同学,大牛、满仓、来富、刘三、胖栓、黑旦、奎子、二懵、二淘、宝珠、五月、大淑玉、小淑玉、秀曼……把他们一一加入微信,建了一个群,叫龙王庙同学群。

当年在龙王庙,马成是班里最忙碌的一个,安排值日喊起立坐下考勤点名收发作业维持秩序整队领队,如今,他比那时更忙了,要严肃群规协调关系通报群友红白大事发布气候变化购房购物养老保险投票拉票庙会聚会等各类信息,他似乎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忙碌之余,感慨万千:“当个群主,也不容易啊!”